欢五行属什么意思?
“欢乐”的“乐”字为什么由“五”和“木”组成,这个谜底就很有趣了。 “樂”字是由“五”、“未”(或“木”)及一个“白”构成。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个“白”不是白色的意思,而是指“社神”。在夏商周时期,人们祭祀祖先用白陶或白瓷来作祭器(因为颜色与人的肌肤相似);而祭祀社神则要用一种呈红色的陶器——朱陶。所以这里的“白”实际上是指色彩,而非白色。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未”的意思。
这个“未”其实就是甲骨文中的“末”字,本义就是“树梢”,后来才引申为“没有完成”之义。 《说文》中解释道“未,木枝盛长而不下塌也”。这正是一个树梢的形象呀!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未”跟“木”组合在一起,正是表示树枝生长的状态,即向上生长的样子。 所以从“楽”字的结构来看,其本意当为祭祀时悬挂着的用于祈求平安的大钟(当然也可能是悬挂着的长鼓之类的器物)。这种大钟既象征社神能带给百姓和平与安宁,同时它也寄托了百姓对于社神的虔诚与敬畏之情。
那么“樂”又为何被用来代指音乐呢? 我觉得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 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为了维护统治,各国诸侯都试图恢复周朝时的礼乐制度。而在当时的齐国,有一个名叫晏婴的人,他主张要重振礼乐。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晏子春秋·内典第七》。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故意让士兵打开城门,并叫来一个囚犯问他是何人,囚犯答曰“齐国人”,于是楚王便把晏婴关入大牢,想要以此羞辱他。可是没想到的是,晏婴不但毫不慌乱反而还大谈起礼乐之道……最终晏婴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成功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从此之后,“樂”就成为了音乐的代名词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