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公历还是按农历?
生肖的起源,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被用来描述太阳升起的时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十二时辰”,对应于现在的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后来发现每天太阳升起的次数并不均匀,于是人们把每次太阳升起的时间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以每月三十天计,每十五天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随着历法的发展完善,以农历为例,一年共有13个月,闰年有13.5个月,这样冬至和春分就有规律地出现在每年的一月或二月。
而人们发现每个月的起始时间也有变化,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古人将每月第一个节气定为月的开始,称为“朔”“初一”;将每半个月的第一个节气定为半月起始,即“望日(十五)”;再将每月的最后一天定为月的结尾,“末月”。 “腊月”便是指十二月最后一天,而“除夕”正是岁除之夜的意思。从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终,经过十二个朔、望、晦,新年来到了最后一幕——腊月末。
随着历史的推进,民间习俗的影响,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按照农历过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等等。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农历还是公历,计算都相当准确,两者之间差别不到一个小时,因此对于公历还是农历的说法只是一个惯例而已,真正计算时没有多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