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什么这么熊?
1.基本面不好,融资功能丧失。我国股市建立的基础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然而十几年后,不仅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完成这一使命,甚至已经开始阻碍实体经济的运行——直接融资能力低下,企业通过IPO融资额累计只有2700亿(不到美国上市公司市值的1/9),而再融资(增发和配股)则高达3680亿元。同时,流动性严重缺乏,A股市场平均换手率不到2%(远低于日本)。如此低效的融资功能和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实际上已经逐渐丧失了作为股票市场的意义。
2.政策干预过度。从长期来看,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对信息反应充分的市场,即所谓“有效市场假说”。而在我国,由于政府可以掌握大量内部信息并可以直接干预市场价格(如多次熔断后的紧急降息),所谓的“内部人交易”导致了市场对政府行为以及潜在信息的反应远远达不到效率水平。同时,过度干预还表现为对亏损企业的无条件保壳和对暴利的无条件分税。
对于亏损企业的无底线救助实际上是向投资者传达这样一个错误信号:亏损并不是一种风险,反倒是值得鼓励的。这样的市场怎么可能达到均衡呢? 当然,如果仅仅是市场信息不对称,那还不算太糟。最糟糕的是政府不但掌握着内部信息,而且还常常自相矛盾。刚刚说要引导资金入市,紧接着又要查配资,究竟要引导多少资金才能进入市场实在是很难计算。另外,监管层对内幕交易的纵容也使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
3.供给巨大而且还在持续增加。IPO上市容易,上市之后退市的股票却很少,这就使得市场上的股票数量虽然一直在减少,但是存量却在急剧增长。从A股总市值看,目前沪深两市合计约254万亿元,比2015年峰值减少了近6成(2015年峰值约574万亿),但仍然高于GDP总量的5倍,这个规模已经是日本、德国市值总和的2倍多。
同时在退市方面却几乎没有,仅2018年就仅有5家,而且多数是因为财务造假导致被终止上市。这样巨大的存量和低水平的供求关系必然导致股价难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