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天气?

竺浙涛竺浙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端午”,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中国历史上,端午最初是驱毒辟邪的节日,如汉代《大戴礼记·夏小正》载: “五月……蓄兰而熏之。”“楚辞”中也有关于五月祭祀的记载。 五月阳气盛,万物达盛极之时,阴邪渐退,百病难兴;而这时也正是毒物中毒性最强的时候,因此端午又有祛毒解恶之称。

南朝梁人阮籍所作《岁时歌》云: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与夏至同。 首先在时间上,这一天正是仲夏时节,其次它又和夏至节气重合。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古人对天地阴阳之气的流转变化极为关注,故此节日被赋予了浓厚的养生意味。

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就有关于此时节养生须谨慎风邪侵袭的说法: 季月之气,阴气将盛,阳气将微,故曰“土实”。当温少食,勿冒风寒,勿令汗出,以损元阳。 所谓“勿冒风寒”,就是提醒人们在端午节前后不要过度贪凉,不然寒邪侵袭身体,会伤害到体内的阳气。

夏季炎热容易心烦气躁,人们也容易失去节制的吃喝,这些都是损害健康的因素,所以在端午节这一传统佳节,我们更应该做好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古人将端午节与重阳节并提,认为这两个日子都是调养身体的绝佳时机。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午日》中有云: “端午日,采百草之液浸洗眼睛,至辰时,起观太阳之光,至酉时,日光尽,百药融水浴目,能明目,去眩阳,永无眼疾。” 所以古人会在端午这天采百药浸洗眼睛,用药物洗浴消除眼疾,保持明眸。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眼睛所承受的疲劳和伤害也要比古时严重很多,所以保护眼睛的健康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除了注重眼部护理,端午节也是养肾的好时机。因为阳气升发,易耗伤津气,进而导致肾虚,故民间有“夏至补肾天最重要”的说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常做腰部保健,对肾气亏虚引起的腰酸、腰痛有着不错的预防效果。倒退走路还能刺激督脉,对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云科迪云科迪优质答主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中国农历在全国存在有二十余种不同版本,每年的具体天气预报以当地天气预报为准。

由于端午节在初夏期间,一般天气以炎热为主,也有部分地区出现雨水天气。如2014-2016年的端午节,安徽和湖北等地出现了暴雨,江西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是小雨,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是雷阵雨。中国幅员辽阔端午节各地天气也不相同。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世俗节日,杂糅了星象、人文、自然、历史、民俗,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中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方式不尽相同,赛龙舟、食粽子、放纸鸢、佩香囊、射柳、点朱砂、画额、挂艾草与菖蒲、挂天中五瑞、采药制曲、沐浴、打午时水、为儿童戴大虎绳、穿五毒衣、饮雄黄酒与朱砂酒、饮菖蒲酒、做曲游水、跳健舞、做麦酪、重五丝、乞巧、晒衣、晒书、照田蚕、浸大麦、饮粉水、吃蒜蛋、拜神祭祖、拜姑姑、游百病、躲午、驱除蛇虫、睇龙船、烧百草、采树枝花草山草药煎汤沐浴等等,是中国传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隆重的民俗节日之一,在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初是驱瘟避邪以及对龙图腾的崇拜。据现代科学考证,“端午”二字,本意为“月初午日”之意,是古代星象的节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