瑫字五行属于什么?

符瑶符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瑫,玉也。从玉,匋声。” 可见,“瑫”字的本义是指美石,也就是“和田玉”“翠玉”之类的软玉。 但“瑫”字现在通常不用来指代“和田玉”之类的美石了,因为有个词叫“雕章琢璞”(见《庄子•秋水》)中的“璞”,指的是未加工的玉石——即所谓的“璞玉”。“雕章琢璞”里的“璞”,跟“瑫”可不一样哦!但古人把这两种都称为“璞”,而且都是带毛的“宝”字旁。

例如《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有句——“八月,启蛰而育兽,厥羔脯貍;九月,授田,乃行田狩,器用玉璞……”——这里的“璞”,显然不是“玉雕”的意思,而是指未加工的玉石。 如果按照古文字学者王宁先生的意见,这个“璞”应该写作上图这样。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璞”要这样写呢?原因就在于,西周金文中这个“璞”字,上面一横是短的。

下图是西周早期虢季子白盘(《西清古鉴》二十五卷引)的文字,上面一横很明显的短。 同样,春秋时期的晋侯苏盘(《集古录》十卷引)上部的笔画也很短。 所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西周至春秋早期的“璞”字,上部一横都很短。

但是到了春秋中期之后,“璞”的字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下所示: 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晋侯苏盘字形来看,“璞”的上部一横应该是逐渐变长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此时玉器已经发展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程度,所以雕琢玉石的刀具应该是很锋利的,由此导致了玉器加工时切割、劈斩的动作非常迅捷,因此产生了很多“破竹”式的笔画,如图所示—— 这样快速的雕刻方法,在考古出土的春秋中后期的玉器上可以找到证据。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李家庄战国楚墓出土的玉璧,上面就有很多这样的划痕。 这种快速雕琢的方法,在青铜器上也留下了痕迹。

湖北随县战国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礼器——镈钟和编钟,上面就有很多人工刻画的“破竹式”线条,与玉器上的花纹十分相似。 “璞”字上面一横逐渐加长,是时代特征明显的事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