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乘几号地铁?

管娥管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老上海,提起“静安寺”这个地名,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然而在建国后改建公园和交通网的过程中,却有人对这一地名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因为人们发现旧地图上标示着“静安寺”的地方大多只剩下一个名字:静安里。 于是,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考证,得出了确切的结论:“静安寺”确有其名。

专家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旧上海租界区有一块著名的“静安坊”,这里原是一片荒地,后来陆续建起了住宅、商店和学校等。虽然名为“坊”,但实际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旧时的标准。1927年,这里的住户已达800余户,居民4000多人。 但专家们也发现了问题:这片住宅区的位置虽然在今静安寺附近,可却不在原静安寺的范围内。那么“静安寺”三个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经过深入调查,专家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早在明代,这块荒地上就修建了寺庙,名为“崇福寺”。

清兵入关后,崇福寺得以扩建。《嘉定县志》中记载:“崇福寺,在县西一里,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建造。”不过这座寺庙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所以规模并不大,据记载“惟大雄宝殿五楹,其他诸堂甚觉卑小。”

但到了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位姓蒋的翰林来到嘉定任知县,他大力提倡佛教,并特地挑选了一日前往崇福寺拜访,记录这次行程的诗作中有“古寺无多殿宇宽”的句子。此时崇福寺已经有相当规模了。 那么,既然有寺,就一定会有地名。问题是这地名该叫什么? 有人说应该叫“蒋祠”,是因为那位蒋翰林曾经在此主持重修工作;也有人建议叫“道观”,理由是当时苏州有位名叫朱之俊的道士经常来这里修行。但这些意见都被否定了,最终决定以寺名为地名,将“崇福寺”改名为“静安寺”。

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国初年的一份报纸中,还提到过一座“静安寺”,这座寺庙并非静安寺,而是位于静安寺路(即南京西路)上的天主教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