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南京哪个面积大?
从地图上看,上海市的地理实形如同一只站立的鞋子,而南京则是一座方城,所以很多人用脚来比一比,其实这是不对的。 经度上,上海的中心位于北纬31°13'25",东径121°29'41",海拔高度约为4米;南京的中心位于北纬32°02'37”,东经118°46'52“,海拔高度约为50米。如果按高度来说,上海比南京低了足足46米。也就是说,如果把上海夷平,使其变成一片平原,则海拔只有4米,和南京相差无几了。 但若论市区范围,上海却比南京宽广得多,这是因为上海市的土地是“摊出来”的(即郊区乡镇土地划入市区),而南京市却是“挤出来的”(即郊区农村纳入市中心)。
据记载,上海在开埠后经历了五次扩界,第一次是在1863年,英租界向北扩展到横浜路一带;第二次为1865年,租界向东延伸到北苏州路和新闸桥附近;第三次是1899年底,租界范围拓展至襄阳北路、北京东路和石门一路等地;第四次为1901-1903年间,法租界沿斜土路东拓至建国西路并向南延伸到达镇宁路口;第五次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回法租界,并将原公共租界西部及西南部的一大部分并入上海市城区。而这五次迁界都发生在上海县城外。
而南京则是经过三次扩建才得以成为今天的规模——明初京师应天府所属之金陵府,旧城范围西至今中山北路、东至今中山南路、北至今黄浦公园、南至今光华东街,总面积约48.8平方公里。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至南京,同时拆毁应天府所属各城的城墙。成祖认为,都城宜守不宜攻,因此下令所拆之城砖全数运到北京修筑外城,并令工部在西直门外建筑一座新城门,以备不虞。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应天府与南京城的城墙相继修复。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新修筑的应天府城墙因不堪重负而崩塌,官民合力才将危墙清除。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巡抚周钟提议重修应天府城,四年之后竣工。至此,南京的外廓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形状。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清廷撤藩,平定三藩之乱,第二年江南奏报地震,南京城墙出现数处塌陷。雍正皇帝下旨修缮南京城垣,并定为“万年基业”,钦定设计图于内。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鉴于南京原有城垣残破不堪,国民党政府拨款120万元进行加固维修,并重新砌筑城门,增修吊桥等,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南京城墙的基本面貌。 上海的县城是“摊”出来的,而南京的县城则是“挤”出来的。故按城市面积计算,上海比南京要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