桭属于五行属什么?

时家琦时家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桭(zhèn)字五行属性为火。 《玉篇》曰:“桭,屋梠也。”注:“檐也。”“桭,《集韵》之震切,音振。”《正字通》引宋王观国《学林·卷三》云:“今天下宫殿多称金碧辉煌。按,金碧当是二色。谓以金涂地,以碧画柱及梁上之画饰耳。今人以五彩绘画,非古制矣。”可见,古时建筑房顶多以瓦覆面且不彩绘;屋檐、梁柱则用木材制成,露于户外部分一般漆成黄色(即“金碧辉煌”中的“碧”)。至于室内地面和墙壁则多用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这和今天的房屋内外装修工艺已大相径庭了。据此可知,“桭”的字形是由古代房屋的外部轮廓演化而来的。

古人还认为“桭”字的字形与“撑”字相似,“桭”字又常常被用作“撑”字的音义参考。如明代杨慎所著书《丹铅总录·卷四·字象》中,就把“桭”列为“俗作‘撑’”的文字之一。并引用宋代吴曾撰写的著作《能改斋漫录》中的话说:“今世俗用‘撑’字,其形甚怪,盖以‘尸’字无笔,且‘尸’旁作‘广’,误也。……又或作‘眞’,亦讹字。”

古人对“桭”字字形的解释也很有趣。清人段玉裁在注解《康熙字典》时所说的“凡屋脊之壁,皆名曰桭”外,还把 “桭”字比附成“舟之有篷者”,并引用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中的话“舟人网罟之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清代顾铁卿所著的《说文解字疏证》中,又把“桭”字比附成“烛台之上承灯盏之物”,并举例说明该形状似“烛台之物”的古器皿名为“斝”[jiǎ]。看来,古人对“桭”字形状的解释真是别出心裁!

安昭毅安昭毅优质答主

《辞源》中说,“桭”字是形声字。其字形是从竹从震(zhèn)声。本义指房屋两边的柱子——这应该是因为古代房子都是木头建筑,梁柱等结构有支撑作用才取这个字的。 《玉篇·竹部》中,“桭”字又作“振”。并注道:“竹名。” 这说明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管竹子叫“桭”了或者写作“振”,而不是直接叫做“竹叶”、“楠竹”等。 为什么要把竹叫做“桭”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这种植物在屋上生长时,枝叶茂盛,像小船一样起伏;并且它的叶子在屋顶上向两边伸展开来,就像屋脊两边的大柱子。 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描述一下的话就是,一片翠绿的枝叶,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得枝繁叶茂,上面开满了黄色的小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身体,而它们像波浪一样的枝条则把屋子衬托得仿佛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桭”的模样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