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为什么有附加赛?
CBA引入季后赛附加赛,是为了保证常规赛战绩更好的球队能够获得更有利的排位,以利于季后赛赛程安排,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赛季总体的赛程长度。 当然,这个制度在2016-17赛季之前是有区别的——那个赛季之前的季后赛是采取首轮轮空加上客场对决的形式决出胜负,即第一支打进季后赛的队伍将拥有两个主场,其后比赛采取客场胜率决定排名的方式。这一制度的弊端在于它会让常规赛最后两轮的比赛变成“垃圾时间”,加赛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少;而另一缺陷则是对弱队不太友好,往往使得排名靠前的球队可以轻易淘汰季后赛轮空的队伍。
2016年,CBA开始实行现在这样的附加赛制度。具体规则是在常规赛前8名(包括第8名)的最后两轮比赛中胜场多的球队获得半决赛资格,如果两队或两队以上胜负场相同,则比较相互间胜负关系,若仍不能分出高下,则加入季后赛的球队需要打一场加赛来决定最终名次。这种改革基本上能够确保所有参加季后赛的球队都是常规赛成绩很好的球队,同时也保证了末轮比赛的激烈程度和重要性。
至于很多球迷关心的季后赛名额问题,CBA早在2015-16赛季就取消了常规赛最后一名降入NBL的规定。本赛季CBA开始试点外援政策,允许俱乐部引进外援后使用“4节6人次”,其目的也是尽可能增加普通球队获胜的概率。
在实行了20多年的单循环主客场制后,从本赛季开始,CBA开始实行了“管办分离”之后的全新赛制。20支球队分成4个小组进行组内4循环、组外双循环比赛决定常规赛排名;常规赛前四名直接晋级季后赛8强,第5-12名有资格参加2轮共4场1/8决赛附加赛的角逐;附加赛采用三战两胜(1-1-1或1-2)制,每组前两名球队与每组后两名球队进行一场交叉赛,胜者进入8强;每组胜者与常规赛排名较高队伍进行1/4决赛(32、30、28、28)。最终的总决赛采用七战四胜。
可以说此次的CBA改制,既是为了迎合篮球改革大趋势,在职业联赛中尝试政府监督指导下的管办分离机制的转变,也吸取了NBA“70胜勇士却要在季后赛首轮打7战4胜”的赛制合理化,更是为了让CBA的争冠悬念延续到常规赛结束最后一天。
以目前的积分形势来看,从第5名的广厦、9连胜的辽宁、6连胜的深圳,到第10名的北控,最多也就只有两个胜场的差距,最后三轮完全有上演大逆转的可能。而按照新规则,如果一支实力强队最后时刻掉落到常规赛第5名——北控与广厦只有两场球差距,这意味着他们要打满3场附加赛,然后面对常规赛战绩排名靠后(第1-2名有可能是粤疆两强直接火拼)的队伍,才能去争夺一个4强名额,一旦被拖垮状态,很可能影响争冠前景。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给了有传统强队底蕴的辽宁等队喘息之机——最后三轮常规赛辽篮是三联客,辽宁完全可以利用现有实力在常规赛最后阶段“战略放弃”,保存实力直接进入附加赛,从附加赛开始全力投入战斗,利用三场附加赛以逸待劳蓄力,然后面对常规赛排名较低的对手,轻松进入4强,为冲冠打好基础。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广东和新疆两支“真豪门”目前压力最大的原因——他们已经锁定了常规赛前二名,意味着无论最后是“粤鲁大战”还是“疆辽大战”,无论谁拿到常规赛冠军,都要在附加赛首轮去硬碰硬硬刚一场实力强队,无论谁都是在拖累自己争冠前景。广东和新疆目前都只领先身后的辽宁2个胜场,压力确实不小。
CBA联赛此前实行多年单循环主客场,就是确保“真豪门”不被过早淘汰——无论球队底蕴还是号召力、号召力和球星厚度,广东和新疆两强都远超辽篮和深圳等队,CBA联赛也希望确保总决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对决和两强相争。
从现实角度来说,即使辽宁夺得常规赛榜首,以他们的硬实力,也不太可能出现一轮游,即使被拖入3局2胜制的附加赛,也大概率能进4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新的季后赛规则,让辽宁这样的非传统豪门看到争冠曙光,也给粤疆两强带来实质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