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跑能火吗?

苏熙真苏熙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社区跑”这个概念在中国能火起来,核心因素就是微信生态圈。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微信在2018年7月份发布的《微信运动数据报告》显示,每天步行超过一万步的用户高达5.16亿,日均总步数达到903亿;而另一组数据来自于美团,其在2018年下半年公布的《中国人运动报告》显示,每天步行4000步以上的人群占比为36%,每月额外多走的步数达到1亿。 而这些每天走一万步以上,或者每月都能走掉三亿步的路人,正是“社区跑”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

我们再来看看微信是如何构建其生态圈的,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其最初建立的基础是建立在好友关系上的,从最初的一个人拥有上百人的“好友列表”,到现在的微信好友上限5000人,微信一直在鼓励用户形成自己的社交圈。而基于好友关系的圈层,则是微信商业化的重要筹码之一。 从2011年推出朋友圈开始,再到后来的公众号、小程序等,微信一直在完善它的生态圈,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场景与自身的需求匹配,做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这也是目前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在追求的方向。

因此当用户在微信中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后,品牌方就可以在这个圈子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投放,这种基于熟人之间的口碑传播比起传统的广告方式来说更加高效。而在“社区跑”的过程中,由于是结伴同行,所以还可以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深化用户在特定社群中的交流。 对于品牌方而言,能够深入用户的生活场景,并且能够通过有话题性的活动拉近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只要微信继续完善他的生态圈,“社区跑”就有可能在中国大火起来。

那若清那若清优质答主

对于社区跑而言,以“跑步”为契机,让邻里间能够有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对“远亲不如近邻”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进行的另一种思考与实践,社区跑通过“跑步”这一具体形式将“健康”与“社交”两者兼得,而社区跑具有“轻社交”的特征。

在碎片化时代,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社交的渠道和方式也逐渐多样化,线上的社交成为了主流,而线下的社交时间却越来越少,人们生活和社交之间的“半径”变大了,人们的社交逐渐泛化和外延,缺乏足够的深度和温度,所以需要“轻社交”来缓解。所谓的“轻社交”就是将那些社交的“小确幸”累积起来,最终化整为零,也即将社交“线下化”、“简单化”、“轻量化”,这些社交是“非强制”的、“非功利”的、“无目的”的。

对于“跑步党”而言,跑步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跑步的场景又多是线下的场景,所以,“跑步”很容易与线下“轻社交”结合起来,通过简单的、非强制的、无目的等的“轻社交”,增加人们“跑步”的粘性和乐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