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设基金?
“建设基金”是一个历史名词,特指1950年至1965年间,中国政府为支援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建设基金”并不是一个规范的经济学概念。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正是西欧国家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开始振兴之时;同时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也出现滞涨现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美欧需要大量进口原料和商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生产,但当时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明显高于欧盟,为了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使美元与黄金挂钩,美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际组织。于是,作为马歇尔计划的附加条件之一,欧美决定建立“欧洲支付同盟”,由欧洲各国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等价美元)储备,组成“欧洲共同基金”(又称“建设基金”),作为对美国的担保资金。
在初期阶段,成员国向该基金每年缴纳13亿美元(折合现在约148亿美元),五年后增至18.75亿美元。 由于“欧洲支付同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法国摆脱战后经济的困境,因此作为“同盟”创始成员国的日本和联邦德国并未加入这一基金。随着“欧洲支付同盟”的逐步深入,英国于1952年加入,意大利和奥地利则在1953年和1956年相继加入。到60年代初,除北欧国家因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实力较强而不需依靠该基金就能实现自给自足外,其他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对其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关系——这在当时那个“美欧合纵”的大背景下,实际上也是西方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它直接导致了此后欧美关系的良性互动和持续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