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年什么日?

冯文灵冯文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好,我正好这两天研究这个问题,今年过年最早,正月十三,明年正月十五! 过年(春节)是地球公转带来的结果。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一年内有两次移动到北回归线的时间段内的情况,因此用农历记录这个现象,把这段时间划分成24等分,每15天为一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个节气,立春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雨水则是太阳到达黄经330°的时候……以此类推。

到了冬至,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每15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到了春分,太阳从正东出发,抵达正西的时刻正是惊蛰(也是打春雷的意思)。过了春分后,白天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

我们过个春节就要“立春”了,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2018年的立春就在2月4日星期日,这一天也就是阳历的2月3日17时46分,农历的腊月十九,甲午马的年尾。

每年的立春都有不同,今年的立春在正月初四,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立春在年初一或者年初三的情况,比如1920年和1966年的立春都是在正月初一,而1923年和1967年的立春是在正月初三。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地球公转的时候并不是正对着太阳,而是有一个倾角的,导致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为夏至,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白昼最长的一天,冬至则反之。

每年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都有固定的日期。而立春、立秋、立冬、大寒、小满、大暑、小雪、大雪也有固定的日期,只有小暑、处暑、白露、霜降、小寒、大寒没有具体日期。 之所以有小暑和大暑却没有具体日期,是因为小暑和大暑表示的是降雨和高温的开始时间,而不是特定的日子。同样,白露代表的是温度降低的时间点,而不是某天突然降温。

如果某年的立春或立秋恰好是在公历的元旦或中秋,这又有什么说法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表明地球公转速度不均匀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在上半年公转自速很快,下半年公自转的速度则会变慢,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且也不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