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资产可以证券化?
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见的稳定收入的资产,合并重组形成资产池,再对其进行信用升级,最后以一种金融契约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这样的资产证券化过程,被简称为ABS。
资产证券化之所以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金融系统中大量应用;二是杠杆率的大量利用,将风险放大数倍。
但归根结底,推动次级贷款成为资产证券化对象的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合乎债务合约约定;一个是具备稳定的未来现金流。如果不符合这两个原则,那么就很难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金融化。
对于合乎债务合约约定这个原则比较好理解,只要投资者按照约定偿还贷款,那么次级贷这类资产是可以被证券化的。
至于“未来现金流”是否具有稳定性,这一点则需要重点说明。
“稳定性”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目标是以将来的现金流还款,如果没有了稳定现金流保证,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提前还款。
那么,次级贷的“稳定性”又该以什么来衡量呢?
一般而言,如果房价不断上涨,那么房价上涨带来的潜在收益将吸引投资者用租金加抵押物升值的金额来还账。在这种情况下,次级抵押贷款的偿还就具有了稳定性。但反之,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流保证,那这类资产则不具有稳定性。
但问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房地产市场,其房价的上涨具有长期性。如果将房地产看做资产,那么其风险和收益都是长期化的。但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人们将各类资产进行重组打包,然后将资产价格中,风险长期化和收益短期化作为基本的操作逻辑。
换句话说,各类具有长期风险特性的资产都被证券化,被金融化,然后按照短期化的收益和风险要求融资,但它们的特性本身却没有任何改变。
那么,对于次级贷而言,当房价持续上涨之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抵押品升值来抵消未来贷款的支付,自然抵押品的价值上升可以抵消部分债务。
但是,一旦房价下跌或者涨速小于利率上涨速度,投资者无法通过抵押品升值来对冲未来的贷款偿还压力之时,就会产生违约。
在危机爆发之前,不断上涨的房价将违约压制到了一定程度,但一旦房价停止上涨,那么次级贷的还款不稳定性就暴露出来了。在危机爆发前出现的新贷违约率上升,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