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没有海?
上海周围有长江和黄浦江,江水入海口在浦东新区外海和杭州湾附近。 严格来讲,黄浦江也不是江而是河,是上海地区的主要河道。因为上游流经太湖与运河相汇,故此又称南运河、苏州河(北运河称会稽山)。而吴淞江即苏州河下游,又因与黄浦江在吴淞口汇合而得名。
关于苏州河的演变,《上海市地名志》中记载“吴淞江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起称苏淞江”,“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吴淞江下游先后改道,由嘉定县境穿嘉定江闸而东,经青浦、松江两县南部。后渐变宽,形成三角洲,称上吴淞江”“下吴淞江者,指旧吴淞江下游段而言。旧吴淞江南岸有古镇名朱泾。元末明初,为防倭寇,建石城,引水筑濠,周十八里,广种蒲苇,俗称芦苇荡。”今天的苏州河正是当年吴淞江的河床。 关于古吴淞江的走向,唐代孟浩然的诗《姑苏送韦参军》中有“古戍依重险,长河绕古城。潮平见沧海,雨过山阴城。楚客悲秋晚,淮猿忆月听。今宵酒醒处,何处最伤情。”可以管中窥豹。 苏州河在唐宋时已是黄金水道,《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阊门之西折北,河次第流注而东者也”,唐人许浑在诗中描述其盛况“吴王宫殿柳条新,汴水迢迢两岸春。绿润吴波千尺涌,红分越焰一时燃。楼台夜静英雄泪,山水空催未归人。惟见西风海上燕,年年来往汉家宫。”
宋朝时,苏州河下游逐渐淤积,成为稻田。元朝时,由于黄河不断夺淮入海,加之台风等天文因素导致江苏一带频繁发生旱涝灾害,稻田重新变成河流。清代《姑苏繁华图》中描绘的苏州河“河水澄碧,清流见底……舟楫往来,贸易繁忙。” 解放后为了建地铁,曾经数次疏浚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