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道教吗?

粟颖冰粟颖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所提的问题,似乎包含了两个问题:

一、五行的属性到底是怎样的?

二、五行到底是谁发明的?与道教有没有什么关系? 先说第一个问题:五行的属性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行学说是我国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阴阳学说一样,都是我国先民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论。五行属性,其实就包含在“相生相克”之中。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这是相生的顺序。 金克木,水克火,土克水,木克金。这是相克的顺序。

简言之,相生就是扶持滋养,相克就是压制抑制。 我们可以给五行下一个这样的定义:五行即是自然界五种性质(阴阳)的物体(事物)。这五种性质指的是:润下、炎上、曲直、燥土、沉水。这五种事物指的是:木、火、土、金、水。 五行之间关系的根本规律就在于相生相克。在特定的条件下,五行还可以相生相反或者相克相反。 举个例子:

水由湿土滋生,湿土同时制约着水和木,所以说水土生木。但是水木生于土,土又是木制的,这就是相生反克。 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这就是相克相生。 以上只是对五行属性做了比较浅显的定义和阐述,并没有具体讨论每一行所属的阴阳属性。因为五行本身属阴阳中性的。每一个行所属的阴阳属性取决于这一行的阴阳变化趋势。

比如: 木属阳,其变化的阴阳方向是阳热化气;火的阴阳属性是阳气极热。因此有阳极生热的特点。 金属阴,其变化的阴阳方向是阴寒凝重;水的阴阳属性是阴气盛张。因此有阴极成冰的特点。 土属阴阳,其阴阳属性随着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形之气,天为之根,地为之体,上下之位,谓之道。”也就是说:天上为阳,地上为阴。中间为人,为阴阳交合之地。所以,土的阴阳属性应该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五行属性可以这样概括: 木火土金水五行,阴阳属中性,变化有五个方位。

第二个问题:五行到底是谁发明的?与道教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五行应该是一个原始共同体的产物。与道教没有关系。

因为: 首先,无论是中医还是周易,使用五行作为自己理论的构架,都是在周秦时代之后的事情。西周的易经用的是八卦,汉代的易经用六十四卦,唐朝的黄帝内经用的阴阳五行,而东汉的易学大家荀爽、郑玄等人却指出太乙遁甲所用的就是五行,而且他们还发现了《黄帝阴符经》。可见五行在古代多个学术体系中都出现过。

其次,五行互相生克的原理,在春秋战国的典籍中就有出现。如《韩非子》中有“土实结空,火焦积水。”《战国策》中有“火炽水溺,土实煤烟……”等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土火金水具有相互作用的性质。 现在的考古发现,五行学说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20世纪86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枚铜板,上面刻有“正立之人”和“倒立之人”的形象,专家考证其年代应该在殷商晚期或西周初期。这就是著名的“倒立人”甲骨文。上面记载有“乙亥贞:旬夕于母庚,母辛。”

这里的“母庚”“母辛”就是指的东方木和西方金。因为古文字中的“甲”“乙”两个字容易混淆,所以就用干支代表东西两方。“庚”字下面有个“木”字,表示金克木,“辛”字下面有个“示”字,“示”即祭祀之意。古人用金铸成器皿用来祭祀,然后得到木制成的船只载满祭品前往祭祀,这个过程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金克木。

袁庆宇袁庆宇优质答主

谢邀! 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说明题主是个有信仰的人。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说的“天道”,就是老子讲的“道”;后来《中庸》上又说,天命之谓性,这个性其实也就是“道”的属性。因此可以理解为孔子、老子都认可了“命”的存在——当然这也不是说“命运”这个词在儒家的典籍里就出现,因为孔子的思想核心讲的是“尽性至命”(《述而》)“修齐治平”(《中庸》);但是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对于“天地间万物都在运行与循环之中”(《周易·乾》),即阴阳消长的规律也是认可的。至于老子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其规律是“无为无不为”,所以又引申出顺其自然、清静寡欲等观点。 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肯定是有自己的哲学基础的,道家也应该有自己的形而上追求和体系,只是这种追求和体系不必然需要体现在“神”或者“鬼”上面而已吧(比如周作人反对鬼神论,但并不否认佛教“业报轮回”的思想啊)…… 我觉得题主可能想的是《黄帝内经》里的上古天真,以及庄子说的“至德之世”,然而这些并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信仰”,而是指“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状态罢了;而且这些文字虽然出自道家经典,但其实却是来源于《楚辞·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就是屈原求长生的方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