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金 木 水 火 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五行了,我们不仅用这五个字来概括自然的变化,还用来比喻人和事。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五种元素不仅是古中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古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且对现代科学也有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地球上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所具备的能量来源于氢元素的燃烧,当太阳核心聚变的氢元素达到一定的质量时,就会发生超新星爆炸,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
古人没有物理学知识,但他们发现了太阳有热有光,便认为太阳由“金”构成;又因为金属具有导热的特性,所以就把能够发热发光的太阳定义为“金”。 除了太阳,地球上还有其它的火热来源——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这就是“火”的元素来源之一。 而水,古中医认为是“木”的元素来源。这是因为水在木的滋养下才能存在,而木得水才能成长。如果没有水的滋养,树就会枯萎,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树枯则土燥”。 所以,人体内的水和自然界的水,在古中医看来都属于“木”的元素。 那么,火和水为什么能定义“金”和“木”呢?这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阴阳两种作用力。
火的本质是阳,是温度高、耗散能量的特点。水的本质是阴,具有滋润、向下输送营养的作用。 当阳入阴(水)中就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这时候植物才能成长,因此水是木的元素;而当阳气过盛,阴不足的时候,就会起火,这时土地也会干燥,从而是金的元素。
当然,这种阴阳五行的元素划分只局限于古人认识的自然界,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 但是,人们发现现代物理学的微观结构和阴阳五行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比如,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阴阳来表示:当电子在两个轨道上运动时,它呈阴阳平衡的状态,这时原子稳定,如铅原子;当电子进入到第三个轨道上运动时,它就呈现出阳极性的状态,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离子,比如钠离子Na+。
同理,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动性也可以用五行来表示:当电子在两个轨道上下运动时,它的波动是阴阳平衡的,这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如铍原子;当电子进入到第三个轨道上运动时它就会升高能量的等级,变成离子的形态,比如镁离子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