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是哪个生肖?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这样的~
在《周易》中,“乾”为马;“坤”为牛。而“震(zhèn)”为龙;“巽(xùn)”为鸡。所以,根据乾坤二卦的象,可以知道,马和牛是属阴的,也就是雌的。那么对应到十二生肖中,就是兔和羊。再根据震巽两卦的象,可知龙和鸡是属阳的,也就是雄的。对应到十二生肖中,就是鼠和猴。 所以,在十二生肖中,分属阴阳的动物各有四个。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体现——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这样相对而存的。而且,这四种动物也符合“五行”的说法——“木”(东方)生“火"(南方)、“火"生“土"(中央)、“土”生“金"(西方)、“金”生水(北方)。
不过,如果这样区分的话,那十二个属相就各对应一个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为什么? 因为《周易·系辞下传·第五章》说得很清楚: “天之所助者顺也,地之所助者静也。君子居则观其象,动则观其变。”也就是说,人们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得找出那些动静变化的情况。
而在《礼记·月令篇》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孟春之月……耕者少息。”“仲春之月……命农社人(司徒之官)趣民耕作。”“季春之月……命田官计人(司农之官)种麦。”可见,古代中国人民是很重视农耕生产的,而农业的关键在于节气变化,所谓“不违农时”。
每年立春之后,天地之间的阳气逐渐旺盛起来,气温开始慢慢升高,雨水也逐渐增多。此时正是春耕春播之时,所谓“万物至此皆更生,故谓之春分。”过了春分,白天比黑夜长,天气也开始逐渐变暖。但是,春分过后,天气不再像以前那样稳步上升了——温度会有突然的急剧升高或者降低,叫“倒春寒”或“倒秋凉”。
惊蛰之后,万物复苏,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易经》里,这时候阴气开始生长了——“雷风恒而不振,君子以立不易方。”所以,惊蛰这一天,阴阳之气此时虽然趋于平衡,但阴气已经暗潮涌动。到了春分之时,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阳盛阴衰,且这种状况会越来越明显。在传统文化中,春分是一个重要节气。
清明,顾名思义,就是气象晴朗明净。此时阴气渐退,阳气升腾,草木萌发,一派生机盎然。在《黄帝内经》中,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理论。意思就是要按照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来生活,才能健康长寿。
谷雨,“雨生百谷”。此时的雨水不仅充足,而且滋润作用很强,有利于谷物成长。对于人类而言,雨水增多,除了与养生有关的脾土之气外,还会伤肾之阴。所以,谷雨时节应注意调养津液。
立夏后,天地之间阳气逐渐达到顶峰,温度迅速升高。此时,人体内部的阳气同样也很旺盛。但如果养护不当,就会耗损阳气,出现“上火”症状。所以,人们在夏天应注意养阳,避免阳气的消耗。
小满之后,雨水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沛,而是开始逐步凝聚成露珠。这时的气候由温变热。人们应注意清热祛暑,预防湿热之气积蓄。同时,还可适当食用西瓜等生津之品。 芒种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时,若出汗过多,应及时饮用盐开水或绿豆汤来补充体液,防止中暑。
小暑大暑,天气炎热,应调整作息时间,早点睡觉,及时为身体“减负”。同时,还可用温水洗澡,以祛除身体的湿热之气。 立秋处暑,炎热渐消,但“秋老虎”也会出没一段时间。在保养皮肤的同时,还应防“燥”。
白露秋分,阴气渐盛,水气逐渐凝聚而成露。此时,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应注意润燥保暖。 寒露霜降,气温转冷,阳气逐渐消退,阴气日渐增长。
立冬小雪,万物收藏,阳气潜降。此时,气候寒冷,应当注意保护阳气。
大雪冬至,寒气袭人,阳气沉入地下。这时,除了要注意避寒还须小心情绪起伏。
小寒大寒,阴盛阳微,冬临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