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董属什么?
董字的五行属性为木,因为“董”字由“部首(宀)+下部“重”“音”构成。 “房屋”属土,故“董”的部首为土;而“重”“音”两字均含“口”,故整个字也是属土的,“董”字的五行属性为土木。 需要解释的是,在古文字结构分析法中,对于合体字的偏旁或部分与整体不重合的情况,往往遵循“以部分定全部”的原则进行判断。如果部分之五行属性的确定出现分歧,则优先考虑部分。因此本题答案为土。
例如《说文解字》中记载:“陶,窑屋也。从瓦,重声。”其字结构解读和“董”大同小异,也含有“宀”和“重”二字,所以“陶”字五行属土。 再如《说文解字》中记载:“征,行也。从辵,徵声。”其中“辵”指“走走停停”的状态,属于半动作字,一般属于金,而“徵”指“行走”,也是行动之意,因此“征”字五行属火。又因其形如“上止下走”,也属于中空之象,所以“征”字还包含有“木”的意象。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中医基础学说之一。它是以古代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探讨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行)构成的,而且五者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互关系,人体才能达到生理上的平衡。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从事生产和观察天文现象中,认识到各种事物都具有推动、温热、生长、肃杀、凝合等五种属性。为了用一种简明、通俗、形象的方法来分别表示各种物质运动的基本特征,就用日常生活中易于见到和理解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形象作为五种不同属性的代表,这就是"五行"。
董字的偏旁是“草字头”,跟植被有关,五行皆属木。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中较为抽象的一种学说,它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不同比例的组合构成,这五种物质中,每一种都在自然界和人体内广泛存在,并以不同形式体现于各种事物和现象之中。
五行说在阐述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有相生和相克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生即是有促进、增长、协同的作用和趋势,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克即是有制约、抑制、协同的作用和趋势,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外,还有相生太过而引起的“相乘”,相克太过而引起的“相侮”。乘侮均为异常的相克现象。在五行学说中,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是普遍的、永恒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一规律在起作用。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归为五个系统,说明各系统具有木、火、土、金、水各自的特性。同时说明各系统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维持着机体内脏、形体、官窍各项机能的平衡协调。在治疗疾病时,还利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采取补母泻子或抑强扶弱的措施来调整系统的功能。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规律被用于实际诊断疾病。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诊和脉诊尤其体现了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系统思维特色的理论,是古人认识世界和阐释问题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