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五行属性属什么?
问:静五行属性属什么? 答:这个问题很有趣,不过答案也许会让你大跌眼镜——其实,古人认为“静”的五行属性是“水”!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古代又推崇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所以人们就把“水”属性的特点加到了“静”的身上。 “静”具有水的特性,就意味着它具备以下几个含义:
1.静止不动;2.深沉,含蓄;3.滋养万物的成长。 所以,在古代诗歌里,常把“静”描写成泉水或者湖水。 刘昚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池边何啻远。幽期莫共人间见,薄暮冥冥空目眩。”
“静”还常常被用来比喻月亮。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静”还常常和“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对应的意象组合,来表现人的复杂情绪。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明月”“清泉”是静境,“竹喧”“莲动”则是动静相间的景色。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的“夜雨”“西窗蜡烛”是静的元素,“共剪西窗烛”却是动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