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滚球在中国叫什么名? 地滚球不是中国球类运动,是一项起源于英国的球类游戏。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甚至作为足球、橄榄球的补充项目出现在奥运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中。 在国内一般称作英式七人制橄榄球(因为参加人数和比赛时间都参照13人制橄榄球)或者袋狼足球(因英文名称为 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 缩写为 AFL)。
规则简单,基本就是攻防切换。个人技巧性不高但非常考验团队配合。由于对运动员的身体对抗要求高且容易受伤,所以这项运动在国内一直属于小众项目。喜欢体育竞技节目的朋友可能比较熟悉这个项目的现场观感。 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AFL”。网上有很多视频资源。 这里有个美国职业联盟的录像链接,可以看看这边的激烈程度是不是跟你的想象一样。
最后顺便介绍下,袋狼是澳大利亚的国兽,也是澳洲的象征之一。
赞同 803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8 13:19:41 地滚球又称草地滚球,简称草地滚球,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室外运动。相传约在13世纪末已经有人玩滚球了。英国的约翰王和爱德华一世都很喜爱这项运动,据说爱德华就是由于迷恋这项运动而耽误了军务。
1299年,教皇克雷芒五世为了禁止法国兵士和市民玩草地滚球以及其他一些体育活动(如箭术)而发出通令。14世纪末,草地滚球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盛行的体育活动,甚至在很多学校和军营里都被当作正当的锻炼手段。结果有些地方的主教和牧师出来反对。他们主张把草地滚球和那些带有一定冒险性的运动一样列为非法的体育活动,理由是玩滚球耽误作礼拜等宗教活动。此后几百年间,英国的历任教皇以及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士王都曾发出不少通令,禁止草地滚球运动。然而这种禁令毫无效果。例如1541年,亨利八世下令拆掉所有公共的草地滚球场,但是从1594年起,连英格兰教会也参加进来,下级长官、大主教和主教都被鼓励去干涉下级教士和他们管辖下的人民玩草地滚球。到1603年,一个名叫西蒙·斯特勒的牧师还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草地滚球场上魔鬼的狂欢》,目的是声讨这项运动,把它作为异教徒运动给以批判。
尽管如此,滚球运动仍然广泛流传。1635年,英格兰国王为他自己的球队在汉斯洛维建造了一块滚球绿茵场,后来成为这个运动的著名场地。在17世纪中,草地滚球运动在英国的各阶层中十分普遍和盛行。在17、18世纪中,几乎每一个乡村都有草地滚球。当时的球场比较短,大约长37米,两端各插一根杆,用绳子或草绳作界线。滚球也小,直径只有7公分,重290克。比赛时,参赛者依次两手交替着推、投或滚滚球。目标球也是小球,与现在的波尔角球相似,在比赛时放在中间那根杆的前面。参赛者都蹲着(通常用膝盖着地,但不坐下来),一边滚滚球,一边喊“好,停住!”等到球滚到预定的地点,才喊“站住!”
到1834年,英国的草地滚球进入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流行的最著名的玩法叫“诺丁汉”。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草地滚球的混合体:一是叫“克罗姆”。在长70米的球场上进行。开始时,以一根杆子作为标竿,所有进入竿后区域的球都有效。另一种叫“安布勒特”,它的打法是在没有标竿的球场上两头进行,直到一方打成净分为止。当时还有一个著名的比赛形式叫做“科贝汉姆”,在长64米球场上进行,有两根标竿,但不规定净分制,哪方先打成预定的总分(1、000分)为胜。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草地滚球又进入第二个繁荣期。由于铁路的发展和大城市的工人开始实行双休日的制度,许多草地高尔夫运动员,还有其他一些想在草地操练场上消磨时光的业余爱好者,都把注意力转向了草地滚球运动。在19世纪90年代,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当时最流行的游戏形式叫作“安脱里普”,这种形式采用现代的场地,有三根或四根(在两根标准竿之间再加一根小竿)标竿,球为波尔角球,采用净分制,用粉笔画一道界线,两端的球不得逾越。当时还有另一种形式叫“斯科兹哥尔斯特”,它是现代草地滚球的真正先驱。
现代草地滚球运动的历史起源。在1892年春天,英格兰东北部的一些城市为在诺斯伯瑞举行的第一届草地滚球挑战赛而忙碌着进行着准备工作。当时草地滚球界的权威和富有经验者认为应当把过去那些互不相同的玩法协调、统一起来。他们主张把过去流行的各种形式的游戏最优秀的部分集中在一起,组成一种既能在小城市中也能在大城市中都能进行的游戏。为此,他们着手对各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审查和研究。结果发现“安脱里普”形式的场,太复杂和庞大;把一根竿作为中竿的那个安脱里普形式太笨重;斯科兹哥尔斯特那种三竿形式也不好。因此,通过研究和试验,决定将
赞同 448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4 12: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