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生肖有哪些?
“潮汐”是指月球对地球表面海水引起的涨落现象,它是由朔望月引起的。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由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一个月周期,其中14个昼夜为347.285天即410个“潮汐周期”。
我们观察到地球上潮起潮落的现象实际上就是海洋对月亮引力的响应曲线,也就是海水相对于海洋底部的起伏变化,这种响应是动态的,有升有降;其长度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地球半径和海洋深度有关。距离越近,则周期越短,反之越远。在地球上每个地点的潮汐都具有不同的周期,但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 人们根据潮汐发生的规律建立了“阳历”——以朔望月为准编制日历,每月第一天定为朔日,每月最后一天定为晦日,上弦月出现在朔后的第10天(上弦期),下弦月出现在晦日的第10天(下弦期),新月出现在每月的中间,即农历十五,满月出现在朔后第14天,又称农历二十三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并没有实际上的天文意义,只是古人把新月和满月的日期定在了农历的月初和月末罢了)。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月球绕轴旋转轨道平面并不重合,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现在约为23°26'),这个交角决定了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在地球上空的变化,也导致了在阴阳历中月球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出现了“闰月”“闰年”,以协调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分歧。
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引入了“平均阳历”的概念,将一年分成三季——上一季30天左右,称为“旱季”,下一个季度31天左右,称为“雨季”,再下一个季度30天不到,称为“冷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月份,这样每个月就被均匀地分配到了全年之中。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在“平均阳历”中,朔望月作为一个完整循环所消耗的时间是一个月,而一个“潮汐周期”的时间则是两个朔望月之和,约等于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把在一个“潮汐周期”中出现的月亮称为“活动月隆”或简称“隆”,把这个时间段称为“潮汐时段”。
随着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月球绕轴转动轨道平面的相对位置在不断改变,“峰”和“谷”在时间上并不是等距分布的,相对位置也有一定变化。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峰”和“谷”在地球上的投影并非对称,而是有一个倾斜角度,这一现象被称为“钟摆效应”或者“摆频”。 “潮汐时刻”可以理解为“峰”到达某一点时所对应的时间,它是以月亮中心为坐标原点、以12点为起始点的“阳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