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板会在南浔?
最近南浔的实木地暖地板很火啊,被各种媒体报道之后,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南浔”这个品牌了吧。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江浙沪都待过的地板人,一开始知道南浔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的! 因为在我印象里,以前做地板很少看到南方人有做的,尤其是实木地暖地板这种高端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接触的地板品牌不多) 所以当我得知在南浔有个工厂专门做实木地暖地板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厂老板挺有头脑的嘛” 后来和南浔的人聊过后才知道,原来他们那里有很多这样的工厂,只不过其它工厂都是做常规地板,没有做南浔这么极致的产品,所以才没被我注意到。
其实现在细想来,南浔能在江浙沪区域迅速崛起,成为地材领域的一颗明星,是有道理的:
1、产品质量确实棒。虽然我没去过南浔,但是通过朋友和同学,我还是找到了几个在里面的工厂,亲自去看了他们的生产线,而且也发现了一些质量把控的细节。比如他们所有进入生产线的新料都要经过泡水试验,看是否耐水;同时因为地面铺装会有凹凸纹理,所以他们的基材在打磨好以后还要进行二次抛光,保证每一块地板的光亮度;还有他们在防潮防腐方面做的是真的很不错....很多细节都能看出他们对于产品的严谨态度。
2、产品线丰富。虽然南浔目前主打的是实木地暖地板,但是在展厅里面我还看到了多层实木地板等产品,而且据说他们还准备做强化地板。产品线的丰富,能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价格实惠。虽然说南浔的产品品质不错,但是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显示,他的销售模式比较“皮”。比如说同样的东西,你跟他讲价钱,他可能会给你便宜点,但你跟他砍价,他就可能给你更多。反正就是不告诉你最底价,让你一直砍,直到砍到你觉得没必要再砍了为止。当然啦,这种做生意的方式有失光明磊落,不过考虑到他是新生品牌且竞争对手太多,也可以理解喽~ 另外,据我了解,南浔今年的计划是在全国开设500家专卖店。不知道已经购买过南浔地板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最近你的附近可能已经开了家南浔的门店了呢~
首先是南浔的产业基础为木地板的诞生提供了土壤。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初度唤醒沉睡的江南水乡。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水网密布,鱼米丰饶的南浔人开始琢磨如何通过“两条腿走路”奔小康。南浔是鱼米之乡,人们通过种植桑蚕、养鱼以及水稻等“一黑一白一黄”三张叶子奔上小康的道路。当地农民在积累了相当家底后开始想进一步过上富裕日子。南浔人善于经商和手工艺精良的传统造就了当地的木业经济,并在全国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1980年代以来,南浔木艺品和粗加工家具产品已经打进了全国和国际市场。到了90年代中期,拥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南浔手艺得到继承和发扬,当地木业企业已经成长为一支有实力的群体,从业人员有两万多人,其中个体私营木制品企业达到500多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南浔木制品已经行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各国。
其次是南浔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木地板在本地的“落地生根”创造有利条件。南浔历来是鱼米之乡,交通畅达,物产丰饶之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并与申嘉湖高速公路、申苏浙皖、318国道、101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一起构筑成“六横三纵”的“金十字架”。优越而独特的交通区位条件,为地板原材料的“流进来”和本地产地板的“运出去”提供了“天时地利”。
第三,南浔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为地板企业在当地的聚集和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1993年,南浔成为“浙江第一批对外开放乡镇”,是浙江4个重点开发乡镇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南浔从欧美、中东等海外归来的从事木艺品加工人员,开始投资“回归”国内。南浔乡政府决定,以木艺品加工业为基础,发展附加值高的木质系列高档家具为主导产业,吸引海外游子和国内民间资本“落地开花”。当地乡镇政府在规划上也予以倾斜,腾出土地新建木地板一条街,还请专家对相关企业进行了专业培训,吸引“追梦者”。
“九五”期间,“地板一条街”初具规模,地板制造业渐成燎原之势,在南浔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南浔地板制造已经从当年“小打小闹”作坊式生产,一跃成为拥有470多家各类地板企业集聚的产业“航母”,形成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中国木地板之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南浔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浸渍、强化、三层、多层以及原木地板制造基地。2017年,南浔木地板产能4500万平方米,产值更是达到1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