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前途吗?

阮庄阮庄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说观点,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但短期内不会大踏步前进。 原因如下:

1、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时间。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基建和房地产)拉动,消费虽然上升很快,但占比很低。这种低消费、高投资的模式不能持久。要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必须把消费拉起来,这既包括居民收入的增长(工资性收益的提升),也包括改革的红利,毕竟目前很多改革还处在进展缓慢的阶段。而消费上不去,投资又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经济增长模式切换不过来,就会出现通缩。因此既要保增长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就在于如何刺激消费。

2、产能严重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的生产主要是基于以前的投资和产能上的,很多行业都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了去产能,必然有很多企业会倒闭或者被兼并,这对整个经济体系都是巨大的打击。另外,产能过剩还会引起通货紧缩。去产能不是一个可以快速完成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货膨胀可能会不断加剧。如何去产能同时又避免通胀急剧升高也是一个难题。

3、负债率高企,融资渠道狭窄。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债务率非常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全世界企业的平均债务率是67%,而中国企业的债务率已经达到了151%。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外,银行贷款的渠道也十分有限,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信用不足。如果融资渠道不能拓宽,那么企业在增加资本支出的时候就会十分谨慎,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会不足。

4、人民币汇率依然承压。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恢复阶段,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国内物价也处于上涨态势。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势头不可阻挡。然而人民币升值对于出口型企业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很多企业已经承受不了汇率升值的压力而面临破产。

金云圣金云圣优质答主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明古国,经济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到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外来列强的侵犯,并且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也一直凋敝。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制,经济有了初步的发展。而在1978年之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适应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倡议,比如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并且逐步开始向世界各国输出中国的经济经验。

所以整体来看,从历史的长期视角来看,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仍然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中国的经济仍然是有前途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