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行过多少权证?
2006年之前,我国没有出台任何有关权证的法规和制度,因此也不存在“发行”权证一说。 2004年和2005年间,我国曾两次研究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但均因市场压力等原因最后搁浅。在2006年前,国内理论界对权证这一产品也一直讳莫如深。 2006年4月19日,上交所推出上证50ETF(股票指数交易型开放式基金)及相应认购权证,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以法律形式将权证这种东西引入到证券市场中来。
随后,2006年10月份深交所的深证100ETF启动募集,也伴随了相关认股权证的上市交易,由此我国证券市场正式进入期权时代。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ETF与现在不同,采用封闭式基金运作方式,不存在赎回机制,本质上属于场内个股多空博弈的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衍生品基础条款,仅含单侧行权模式,且行权日多为期权持有满六个月后的第三个周五(详见:关于ETF上市交易的若干规定)。
由于没有行权价格下限,这些早期的ETF及权证产品价格走势与标的指数大致吻合,市场参与度较低,对市场情绪影响不大。 直到2007年底,上交所推出了首只融资融券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并且允许投资者通过保证金账户从事融券交易,为后来发展出的股指期货和期权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基础。
2010年4月份,深交所推出创业板,作为中小板的后继板块之一,同时上市交易的还有融券标的——创业板指数。随着两所交易所不断丰富和完善各项基础制度体系,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渐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