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繁体几画五行属性?
「博」字包含於《乾卦》之中,《乾卦》之“元亨利贞”中,“元亨”二字各含一繁体字——「元」字含「博」、「亨」字含「利」。 故「博」字五行属木;且为特例,在六十四卦中,「博」字是唯一一个五行属木的卦象文字。 以上依据《周易》本身来推导五行的结果。 而依据后世流传较广的《康熙字典》,则显示「博」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这是为何呢?因为《康熙字典》以字形结构为依据,「博」字包含「皿」字底,而「皿」字底在字库中属于“酉”部的字,所以「博」字五行属金。 再根据清代戴震所著《震巽二宫所属之物》一文,可以知道,在戴震看来,巽(风)与乾(天)相对应,而“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所以“天在上为金,地在下为木”——即「博」字五行属木。
但是,我们看「博」字的字形演变,「博」字最初写作「尃」,字形中含有「手」偏旁,说明「博」的字形本义应为用手捧(或敷),可见其动词性最强,属火最明显。 又因“物极必反”,“日中天”则“夕阳无限好”,所以「博」字的最强五行属性应该是火。 上古汉字的读音和字形密切相关,而声调则能反应字的五行属性。「博」字中古音入声去声,应该属于去声七调,按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师》所言,去声七调的字多为火字。(注:郑玄注里“去声七调者,谓萧萧之属也。萧萧,火器。”) 所以「博」字五行属火是没有疑问的。 至於《康熙字典》等所载「博」字水五行之说,我认为是受宋代邵雍《皇极经世书》的影响。邵雍在《御街行·冬至》有“管城子莫愁官小,道姓呼为名,水落归漕,冬至阳生。”之句,后人多引此为「博」字五行属水的依据。 但问题在于,汉代以来的文献中,没有发现「博」字五行为水的记载。如西汉司马迁作《史记》,晋代皇甫谧作《高士传》,唐代苏鹗作《杜阳杂编》,这些历史文献中提到的「博」字,其五行属性皆属木。 可见「博」字水五行说应是宋元以后的事了。这种观点的起源,我觉得可能与“北人嗜饺子”“南人嗜汤圆”有关(见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载酒园谱选》),因为「博」与「包」字形相近,且「包」之食物含义最能反映「博」字的基本意思——“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