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企业赚钱吗?
赚多少,每个公司不一样 赚不赚钱要看成本控制的怎么样 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毛利率相比是否有优势 如果单从纸面上来看的话,下游企业不赚钱甚至亏钱都有可能,因为化工原料采购成本非常高,销售环节又存在大量的税费。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①下游产品往往具有专用性,也就是对某种特定产品的需求。比如防水材料、油漆涂料等对于原材料的适配性要求高,一旦更换需要重新认证,因此成本中的研发费用和原材料储备都会比较高;
②很多下游产品除了具备基本的性能外,还兼具装饰属性(比如油漆、防水材料)或者是功能性(比如碳纤维),这些属性的增加也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
③除了直接材料之外,还包括各种加工费、能源消耗、环保处理费等,这些都是成本的组成部分。 而能够控制以上的各项成本,是作为化工企业的基本功底。
所以回到原问题,如果是一家正规军且基本功扎实的化工企业,当然可以赚取合理利润。 但若是以投机取巧之心来从事这个行业,那结局很可能就是惨败! 毕竟“三桶油”这样的巨头们不仅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更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作背书,中小型企业想要在他们面前耍小聪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理论上说,下游企业应该也可以赚到钱,但事实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赚不到钱。
这可能和人们对商业常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因为大家普遍都认为,处于产业链底端的企业虽然在业务上可能被上游企业卡的很紧,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获得商业上的需求。因为产业链最下游的企业距离终端消费者最近,理论上说更易获得大量的订单,从而获得商业利润。其实不然,在这种“权力式供应关系”的产业链条中,越是下游的企业能够获益的可能性就越低。
原因如下:
1、价格和成本问题,在这种关系中,下游公司的采购价格由上游公司完全掌控,而且这种价格机制下所产生的价格,对于下游的公司来说往往就是原材料成本价格+百分之五十的毛利率。这个价格其实并不低,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下游公司想获得更大的收益就需要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以次充好),如果不能,就意味这无法获得太高的收益。
同时,这种定价机制下,也导致了上游企业不需要太关心产品的创新性研发,因为他们的技术一旦有突破创新,就会在短期内迅速的向产业链的下游进行传导,从而导致下游的公司获得创新之后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所以,导致上游企业不进行进一步的研发创新,也就等于导致了产业链整个环节都很难进行创新,从而导致其很难获得较大的收益。
2、利润分配失衡
这种“权力式供应关系”会导致利润分配的严重失衡,处于行业最上方的供应商往往会处于强势地位,而下游的企业则会成为弱势的一方,在强势一方的需求下,产业链中利润的主要流向是,从产业链最下方(一般为整机厂商)向产业链上方流动。由于整机厂商通常会将自己获得的利润的百分之八十分配给上游企业,导致,作为“权力式供应关系”中的整机企业也就是产业链最下游的企业,获得的利润非常的少。
3、需求问题
在“权力式供应关系”中,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会采用限制技术和产能等措施,导致下游的整机企业在商业推广中受到限制,无法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所以会直接影响整机企业的销售量。从而给整机企业对上游技术企业的采购带来限制。这种限制会最终导致整机企业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预算进行下游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开发,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最终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