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是太弱了?
说一点偏激的,有可能被灭口哦 真要分析的话,从二战开始 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没输过一战(蒋公确实牛) 但是日军也是正面战场啊 八路军和新四军敌后抗日,战绩不说了 你猜为什么三野和中野能打败国军和日军? 没错,是人民战争的力量 为什么没有国军击败日军的呢? 日本当时国力有限,只能同时打赢两个战场,一个在欧洲(苏联),一个在亚洲(太平洋、东南亚) 中苏联军在东北和关内打得有来有回,苏联红军差点被全歼,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和印度战败,但日本人统管这两个战场,兵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打赢两个战略方向。 如果美国把支援中国的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或者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东南亚盟军,提前三年半时间打败日本人,那国共内战的局面将被彻底改写! 而国民党政府连跟共产党争地盘的兴趣都没有,大量精锐部队被用于守卫边疆,阻止苏联和中国军队联合入侵(这也有美国人助攻的原因)。 试想下,50年代初期,解放西南、西北和东部的几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加上美械装备,再加上海空军力量,联合进攻东北中苏联军,再加上当时苏联刚刚战败,根本无力帮助中华民国打内战。 那时候我们能否在东北用130万解放军吃光80万国民党精兵呢?再给几年说不定就能赶上去。
当然会有人跳出来讲,苏联援华实力远超美国援印力度,况且还有外蒙古缓冲区可以放空飞机大炮。 但如果让国民党的精兵在台湾岛和大陆慢慢磨平海峡,以逸待劳,我们能不能在60年前就收回国土并持续至今呢? 再往远点想,如果二战时德国直接占领法国,把马其诺防线上的法军投入北非和巴勒斯坦与英军死拼,德国还能不能赢呢? 当然这些仅仅是假设而已,历史的走向是很难改变的。
二战前日本经济实力在列强中排名第三。当时全世界人均国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为100日元,日本为58日元,德国为84日元,英国为96日元,美国为187日元。而当时中国的上海工人每天工钱只有两角钱,其他地方的收入则更低,日本是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国家。
日本国狭人少,矿藏贫乏,它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时候,就不可能不考虑到国内自然资源的严重不足。于是,掠夺中国、朝鲜和东南亚的原料、市场、劳动力就成了它的必然选择。日本妄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野心,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开始公开表露出来。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妄图吞并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以此为基地进一步侵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1989年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叫嚷日本要征服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自卫,中国必须增强自己的军备,加强自己的国防。当时,德国是世界上军事装备最先进的国家,又正同法国争夺欧洲大陆的军事优势,正想拉拢日本同英国对抗。因此,德国不但卖军事装备给中国,而且卖军事技术,派军事教官帮助中国训练军队。日本出于同德国争夺对华影响的目的,竭力反对中国同德国进行军事联系,就以德国在山东胶州湾的军事活动为借口向中国发难,制造了“甲午战争”。
中国人民对日本本来是有很大好感的,20多年以前,日本的幕府统治被推翻,新兴的封建主搞起了“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过几年时间,日本就成了一个有相当实力的国家。中国的有识之士非常注意明治维新的发展,认为它是一场“自强运动”,希望中国也能像日本那样,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彻底变革。维新志士康有为多次向光绪皇帝上奏关于改革政治的建议,认为中国必须学习日本,进行“变法维新”,才能使国家走上强国之路。许多革命志士在计划反清起义时,认为日本政府“好商情,饶风谊”,是革命者的理想后援。所以,在日本侵略军未到中国的时候,日本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亲善友邦”。
但是,日本侵略军一踏上中国的国土,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的确是太凶恶了。日本侵略军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做。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烧杀抢掠,使中国人民从梦境中猛醒过来,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这场战争最后以中国军队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日本获得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并骗取了向中国勒索“军费”白银二亿两、赎辽东半岛费银三千万两(共约4.5亿两)的巨款。这笔“赔款”,相当于日本13年的国家预算额,也是当时中国财政收入的3.3倍。此后,日本以此笔“赔款”作本,又从法国、比利时、俄国、德国等国获得大量贷款,使其工业获得飞速发展。而中国人民为了偿还这笔“军费”,背上了极其沉重的包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付出了血汗才得以偿清。中国人民在“甲午战争”中流血流汗,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却把中国人民的血汗变成他们发展经济的资本,这难道还不叫侵略吗?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是这样干的,他们的侵略本性,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中尝够了苦头,有切身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