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字的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未提及“摄”的五行属性,但给出了具体的字义:“攝,捕影也。从手,從曰。”,也就是说“攝”的意思就是抓影子(光)。古人观察星象时,发现某个时间点星辰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位置都处在某一“极限”范围内,此时就说该星辰“掩”、“伏”、(由东方)“升”、西方”没“ 等等;反之,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某个星辰不但不在极限范围内,反而在正空当中,那就叫这个星辰”亮“(不晦)“明”(不昧),这时这个星辰最明亮。所谓极限范围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的”止“,比如月亮每日东升西落有”止“;一年之中农历每月初一新月、十五满月也有”止“。这种”止“当然是有一定规律的,古人发现了这些规律并加以描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星占学。所以我说”攝“的本义指的就是”捕捉那闪烁着的极暗极隐的阴影“。
那么,为什么又要抓住这闪烁着的极阴极暗的影子呢?因为”天地间恒动,惟有此不动。“这就是”天道“的表现之一,也是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体现——我们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这变化着的影子,但我们必须”敬畏它存在那里“,并且仔细研究它变化的规律。因此”攝“的引申义就与星占学有关了。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古人说的”天道“其实还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而来的日夜更替、四时轮换。所以古人说的”天道“其实很热闹的——太阳、月亮、星辰不停地运动,地面上的我们也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间隔是365.2422天,即366天又8小时4分钟17秒,加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冬至的四季轮回,可以说是很忙的了)。
在这种”不停的运动“中,古人才创造了”天圆地方“的概念以表示对天地间这些变动的不尽思考。所以他们看到的”天地间变动的极限“其实是他们不断观察总结出来的天地间的”常“,这种常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文字表达(如”日“加一横成为”旦“,”月“加一竖成为”望“),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