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姊”字的五行属性应该是土,但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应该视姓的属性而定——姓如果属木,那么“娣”“姒”等带女字旁的字,其偏旁部首的五行属性也是木;而如果姓是属水的,则这些字五行属水。 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的女子是没有姓氏的,姓是一个氏族的符号,而名字才是个女性个体的标记。所以,古之女子有名有字,而姓往往是不变的。这样,名字的五行就可以通过姓的五行来确定了。比如,春秋战国的晋楚秦齐郑卫陈宋蔡吴越韩赵魏周天子等姓氏,都是带有“月”旁的,属于太阴五行,其属火。所以楚庄王的名字就是“芈旅”“芈吕”了(参见《左传》宣公四年夏五月“楚子玉生,芈姓”)。又如汉代有名的公主平阳昭灵公主,其名也叫昭灵,是因为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个皇后即王太后王氏,她的母亲是平阳侯曹寿的女儿,而“昭灵”二字属于太阴五行,所以符合王太后的姓氏。
然而,在西汉后期及东汉时期,社会风气开始发生变化,贵族妇女也逐步拥有了自己的姓氏,而且这个姓氏往往还随以父姓,这就使得“姊”(zǐ)这个名字的五行属性产生了疑问。 一种观点认为其五行属木,因为古代称姐姐为“姐”或“大姐”,而且“姐”字中的“女”部,在古代也属于植物属性的部首。“姐”字也就有了木的五行属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其五行属土。持此观点的人很多,因为古人说:“女子之名,从士者多土。”“姊”字既然是女字旁,而且是“士”字头的字,那么五行属土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了。
此外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五行属金的,理由是“姊”同“兹”,而“兹”的意思就是“此时”,表示时间的话那就属金了(古代称女子十三四岁至结婚之前为“待字闺中”——“字”就是许嫁的意思,这个“字”也就是属金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被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学说认为万事万物均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属性,并按相生相克的规律变化发展。
姊字的五行属性是金。
姊字的康熙五行为金,因为根据古代的五行学说,将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四季和方位,并把四季中间夏的开始立夏对应于南方,夏的结束立秋对应于西方,春的开始 立春对应于东方,冬的结束立春对应于北方,秋的结束即夏的开始 立夏对应于中央,从而形成五季五方:春,东方,木;夏,南方,火;季夏,中央,土;秋,西方,金;冬,北方,水。在五方说的影响下又产生了五行与人体器官相配的关系,从而形成:木,肝,胆;火,小肠,心;土,胃,脾;金,肺,大肠;水,肾,膀胱的五脏相配关系。根据五行与脏腑的相配关系,又建立了许多病理,生理现象。如脾病的诊断,取决于唇的色泽变化,唇色异常为脾病变。又如肝脾之间疾病的判断,由于木克土,肝病,则取脾。
因为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木有生火的作用,所以凡是具有生长旺盛的特性或功能的器官归属于木。肝是人体内疏泄和贮藏气血的主要器官,使人体气血通调,周身畅达,故肝从木,因胆有贮藏胆汁的功能与肝相配合,故胆亦从木。木又生土,因为盛大的植被能使土地具有充分的肥力。脾和胃有磨碎和腐熟食物的功能,能吸收和输布营养物质至全身,消化吸收食物的过程与土地培植蔬菜的过程相似,所以脾和胃从土。胃又能腐熟食物,由食入的苦味能引起火气,胃又与脾相配合,胃中有火的功能,故胃又从火。心能推动和调节血液循环,热气能与血相合,又因为心中藏神,能发挥热的功能,故心从火。夏季之后是长夏,土王之时,即所谓季夏,这时人体受湿邪的侵害较多,所以脾,胃经常要受湿邪的影响发生病变,故脾,胃从土。由于土能克水,即土地有阻止和壅蔽水势的作用,又像肺的通调水气功能,肺又是从土受气的,所以肺从金。由于肾内藏精以滋养水分,又能调节体内水份,并像水一样具有寒冷沉寂的特性,故肾从水,膀胱贮尿,有如水库塘堰,也能调节水份,膀胱又受肾气的支配和调节,故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