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是投资吗?
科研经费肯定不是投(shuang)资(juan) 国家财政的钱,不管是给科研还是其他用途的,严格来说都不能算“钱”,只能算“资源”或者“能量”。因为财政把钱花出去以后,一定会想办法挣回来,或者说尽量让这些钱流动起来,产生它最大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经费其实是一种特权——拥有这项特权的机构才能使用这笔资金,而拥有这项权利的个人或项目才能获得这项资金的支配权。 至于说这笔钱是怎么来的,那可就复杂了。有的来自于税(比如我国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有的是来自国债,还有的是银行贷款(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但是也存在)。当然,无论资金来源如何,最终都要由纳税人来承担。
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资源都有它的边际效益。对于人类来说,不论是金钱、时间还是爱,都是如此。当某个项目消耗的资金小于它产生的收益时,意味着这个项目开始赚钱了;当一项投资的时间成本小于你从中获得的收益之时,说明你开始盈利了。而对于政府来说,当一个项目的支出小于它带来的收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开始挣钱了,因此是可以继续运行甚至加大投入的。 而科研经费的本质就是用于购买知识的报酬。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量化的,例如一篇论文、一个专利、一种方法;另一类则是不可量化的,如一种观点、一个创意、一种理念。前一类容易用货币来计算,后一类则很难。如果仅仅花费时间来计算其得失的话,显然是不科学的。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比较的方法。而科研经费的投资与回报恰恰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以研发为例,通常我们会考虑两个指标,一个是产出,另一个是影响力。 首先来看产出,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化为专利、文章等可量化指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考虑的产出应该是知识产权的增量。因为这个增量是你投入资金的结果,因而可以纳入货币计算的范畴。
接着来看影响度,我们可以把它量化为获奖情况、被引用次数等等。这些数据虽然无法直接转化为金钱,但它却可以直接体现你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如果一个项目不但产生了重要的知识增量,而且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宣传效用,那么可以说这个项目是成功的,也是值得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