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五行属什么意思?
“薪”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左边是一个木头被劈成两半的样子;右边是一根木头的竖画(上面部分已残)。金文、小篆的左边都是一根木柴的形状,只是中间一横加长了,表示这根木头的长度;而右边则是一个“新”字的初形,上面是“辛”的下部,下面是“未”。
《说文》:“薪,材也。”这是把“薪”解释为木材了,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薪”本来就是木柴的意思嘛!《诗·大雅·瞻卬》中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君子实弦,小人穷斯莠。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祉,乱庶终已。”这里的“祁”就是木柴。
“薪”在甲骨文中是个会意字,意思是将木头劈开就可以当燃料烧了,所以引申出“烧火做饭或取暖所需要的柴叫‘薪’”的含义来。这种含义在今天似乎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今天的意思跟古代有些区别的是,古人说的砍柴、砍树并不一定是要当柴烧的,有时候就是为了获得用作建筑和其他用途的材料才进行砍伐的——“采”的古文字就是人拿着斧子去砍一棵树,然后那棵树倒在地上的样子。也就是说在古代,“采”和现在意义上的“砍”是不同的概念。
古代的“采”不一定就是“柴”——“采”“柴”二字是后来才分化的。“採”和“伐”也都是一个意思——但“砍”一般是指砍下作为材料的树木,而不是为了当柴。比如《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楚子伐宋”中的“伐”就是如此,它指的是伐木工伐树,而不像我们现在说的“讨伐”一样。 因此用“薪”作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的才能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就比说一个人可以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才干更好一些吧!
至于为什么把才能比作柴火,我想可能是柴火需要经常地添加,人才也需要成长吧? 另外,薪与薪的本义其实是一样的,都指柴火。 薪,今天主要用于两个义项上: 一是在名词意义上表示柴火,即上文所说的那个意思。 二是指薪金。这个词的本义也是柴火。《孟子·告子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诗书》略甚矣。’乐正子曰:“《诗经》言尧舜之事近之矣。”夫子既言春秋矣,今曰‘仁义概焉’,莫之然也。” 孟子在这里对公孙丑讲了这样一个道理:孔子之所以不认为《诗经》能反映春秋时期的事情是因为《诗经》中的资料年代久远,而且又经过了许多人的修改,不像《尚书》那样是从当时人们的手中直接得来的,这就如同柴火烧久后变成了灰烬,变得不那么明显容易辨认出来了的道理一样的啊! 所以从孟子这段话来看,孟子是将柴火当作薪的本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