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重组概率大吗?
谢邀!昨天刚做了个PPT,关于上交所的改革问题,其中也谈到过上科创的合并与上市。 我的观点是,上科创目前并不具备合并的条件和基础,更不可能立马就实现被合并方(现上交所)的退市。原因如下:
1、法律基础不健全 上证所设立于1990年;2006年开始成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唯一一家证券交易场所,实行会员制;目前的组织架构见下图: 上股交则成立于2010年,作为独立法人主体存在,采取公司制,目前市值87亿元。虽然股东均为政府机构,但二者法律上属于不同的企业法人实体。目前上交所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集中竞价或竞价方式为主,上股交则是以协议方式为基板,虽然业务有重叠,但性质不同导致了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不是协同效应。 除非通过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否则市场参与方的利益难以达成一致。而无论对于哪个市场来说,参与者都包括投资者、发行人、中介机构等,每一类参与者的利益诉求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各方利益达到平衡点才能真正实现改革目标。就目前而言,上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牺牲自己利益成全别人。法律上的独立性是实现交易所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尽管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将两个交易所合二为一,但在当前这个背景下,这种合并很难得到各参与方利益的平衡,因而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当然有人会说,当年深交所成立时就没有考虑与上交所的竞争问题,直接就成立了。事实上当时上交所已经存在多年,只是功能定位不大清晰而已。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深市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市场供给,只不过把原来在上海交易的股票搬到了深圳。
2、机制不适应 现在上交所采用的是会员制,每个经纪人都有一个会员号,通过交收费为交易所贡献佣金收入。这一制度设计源于传统交易模式,即以经纪人为交易主体,现在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但这一模式并未改变。而作为新生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股交采用的是公司制,并引入了做市商制度,这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交易机制显然更有利于吸引优质上市公司资源。如果上交所坚持现有的会员制体制不变,那么必然会继续降低自己的市场化程度,进而丧失部分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这实际上是对交易所自身资源的浪费。
3、品牌影响力不足 目前上交所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如深交所,这也与深圳作为特区享有更多自主权有关(深市曾先后多次试图摆脱监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上交所上市门槛高,导致能够进入上交所交易的都是大盘蓝筹,这些公司的上市地往往都被认为是政府的意志体现而非市场选择的结果,因而缺乏市场的认同感。另外,现在上交所的融资功能远大于深交所,这意味着上交所更加依赖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改革,而缺少自发生长起来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