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特性如何定义?
五行的特性,在《尚书·洪范》中已有记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实际上是说,五行分别具有润泽、温煦、条达、收敛和蓄积的特性。这些特性都是自然界物象的本质特征。 在此基础上,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人王弼进一步解释了五行的特性:“木性条达,火性炎上,金属从革,水土濡下。”可见五行是依其属性而分为五种物质的形态的。
还有“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张仲景 ),或“左为阳,右为阴”(李时珍 )等学说,都是从方向上来区分阴阳。 而中医书中所说的“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气有余便是火”“血有余便是热”等等,则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划分阴阳。另外,《黄帝内经》中的“太过”“不及”概念也有阴阳含义。如: 所谓“太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超过或者不及正常程度,其实质是阴阳失衡。
阴阳在病理上的表现,可以归纳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如果人体出现阳气过剩的症状,就属“阳盛”;若阴气过剩,就属“阴盛”。总之,“阳盛则热,阴盛则凉”是人体阴阳失衡的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