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少资产算中产?
先摆明观点,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家庭或者个人总资产500万人民币左右(约合80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家庭”,这个区间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大约为4%——5%的中间值水平;而1000万元(约合150万美元)以上才达到“高收入群体”的标准。 当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里,中产的边界会有浮动。比如在美国,2013年美联储曾经指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均资产约为1.75万美元到2.96万美元,约等于家庭收入的二至三倍……也就是说,一个美国家庭如果资产低于此数值,则属于‘低收入’,高于该数值则是‘高收入’。” 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中产的定义要宽松很多——“只要没有债务,银行存款和股票等资产加起来超过5000美元的人都是‘的中产阶级’。”当时的美国人口只有两三亿,因此5000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的22万元人民币。在一个发达国家里,拥有两套房子的家庭大概都属于中产了。
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的“中产阶层”的定义是:生活在城镇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的城市居民。根据2011年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7757元。前者减掉后者,剩余的钱就是家庭可支配的收入,这一数字大概是收入的70%,也就是15267元。这15267元的年收入大约相当于30400美元,折合人民币20万元,这就是国内所谓“中产阶层”的标准线。 按照上述标准,我国有2.97亿人属于中产阶层。但是,这个标准的确定并不是依据中产阶层的国际通行定义,而是依据是否具备买房的能力。事实上,在中国拥有两套房子的人很少会被视为“穷人”。按照国际通用定义,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符合中产阶层的条件。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大多数中国人的财富距离成为“中产阶层”还有很大差距,但这些年房价、物价上涨,让越来越多人的收入得到了实际提高。
例如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拥有本科以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或职业(工作)证书的人群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这些人群的工资性收入比70%的比例显然要高不少。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近甚至达到了“中产阶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