娈属于五行属什么?

家博紫家博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字比较有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属中性词,但是古代不一样。 先来看看古代是怎么用这个词的。《礼记》中有“童孺皆知让之”一句,郑玄注曰: “让,养也……谓年幼无知而犹有让礼者。”“娈”字的古字形与“老”字很像,所以多用来形容少年清秀、好看的姿态——比如吴道子的绘画中,很多小孩都很“娈”。这种用法的现代汉语中也已经不多见了(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时候能用到它)。 但古代还有一种用法现在基本已经被废除,那就是以“娈”指代男性性对象。《礼记·檀弓下》中就有“君子不远殡”的一句话,孔颖达疏曰: 可见“娈”就是“老”的意思;同时因为“老”还有年老、年长的意思,所以这个“娈”还是年轻、少年的意思。

但是到了宋朝,朱熹在注解《礼记》时,竟然说这句话中的“娈”是“媚”字误传,并认为应该把这句中的“老”字理解为女性老年才用的卫生巾!真是令人窒息的操作。 虽然这种解释非常离谱,但宋代的文献中已经出现把“娈”理解为“媚”的例子了。“娈”字在这里被理解为女性的性对象。

宋朝还出现了一种新用法,就是把“娈”字用在男子身上,表示喜欢男色。比如李清照有一首著名的词叫《蝶恋花·醉花阴》,其中有一句“东篱把酒黄昏后”,后面这句其实是有出处的,唐朝大诗人王维在《书事》一诗中写过“暮春二月春草绿,东风吹雨晚来晴。朝看细雨花间落,暮见轻烟楼上生。落絮游丝浑有意,流莺言语不知声。黄园小馆通幽径,终日看花酒满壶。”李易安此句显然化用了王右丞的诗句,只不过将“暮春”改为了“黄昏”,又把第二句中的“晴”字改成“雨”字而已。这显然是一个双关语,“东篱”既点出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又暗含着作者丈夫“易安”的名字。如此巧思,不得不让人佩服李清照的才情。然而如果仔细推敲她的诗句,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漏洞——王维的诗中“暮”和“朝”是对应的,而李易安这里为什么是“暮”呢?这是因为李易安此处用的是“昼”字,她实际上是把“昼”字写在诗中了,只是后来觉得不太好,就涂改了。可是“昼”字一旦出现在这首诗里,就暴露了她表达上的瑕疵,因为她并没有用其他的词去替换这个“昼”字。于是这个“昼”字就成了一个破绽。

如果我们把这个“昼”字换成“晚”字,那一切就都说得通了:李清照的意思是“日暮酒醒人已远,晚来春光一半残”。这样改动的句子显得更自然,而且也和前文的“黄昏”相应。 从宋朝开始,“娈”这个字基本上就已经是被当成女字看待了。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总结各地的方音时说:“平声婉,上声缓,去声转。凡字皆然。惟‘娈’字独异…其音闾。”这说明一直到元朝,“娈”字还被作为女字看待。

尚民城尚民城优质答主

在古代,人们以象形会意为基础创造了汉字,每个汉字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古代文化的特征。人的姓名由汉字组成,由文字延伸而来的命理文化认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五行归属,进而,由字组成的姓名也可以推导出五行。

对于多音字,要根据姓名字义来进行读音的选择,比如“解”字,在“解元”中读音为“xie”,“解体”中读音为“jie”,根据字义决定其五行属性为金还是火。

形声字一般声旁表义,形旁表音,故而如果一个字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五行的解释发生了冲突,从声旁所属五行出发,使用简化字的五行。比如“辉”字的繁体字为“辉”,按照繁体字解释为火,按照简化字解释为水,那么要以简化字五行为准,五行归类为水。

姓或名中含有“氏”或“之子”音的朋友,要根据字典中的字义决定其五行为金还是土。比如李氏中的“氏”可以解释成“姓”,那么“氏”五行属金,“之子”的两个字一般当作修饰、虚化词语理解,则分别按火和金论五行。

对于人名中的标点符号,在命理学中认为标点符号属于特殊符号,一般不作五属性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