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专业打冰球好吗?
先引用百度百科里对“冰球”这个项目介绍里的数据 “在冬奥会所有项目中,冰球的观众人数仅次于冰壶,排名第一 ; 在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公告》中,对于志愿者的需求预测显示,冰球赛事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数量预计将占全部奥运员工和志愿者的四成左右 ;”
再说说我接触这个项目以来感受到的,关于“冰球”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吧—— 业余青少年队,省级地区级甚至国家级的专业队、俱乐部不在少数(这点从各大体育网站论坛经常能看到各地招募新队员的消息就可以印证),这些队伍大多都有专业的教练团队、训练器材、场馆; 参与项目的运动员数量众多,水平层次不齐但都在进步;装备齐全的专业比赛服,冰刀鞋护膝手套等,该有的都有了;裁判员经过培训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判罚尺度;大众普及程度高,在各大商圈时常可以看到冰球运动的宣传海报或表演。
最后谈谈关于“专业”这个词该如何定义以及如何理解这个项目带给你的收获吧——“专业”这个概念对我而言有点模糊,所以我用职业与爱好这两个相对主观的词来解释一下我的想法,可能不够权威; 但不论你是以哪种形式开始这项运动,它都将会是你一生中难得的宝贵经历,它会让你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它会带给你勇气去尝试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它会让你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也会让你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它会让你的情商得到提升,也会让你体会到坚持的意义…… 所以,如果题主您有打冰球的意愿,希望我分享的这些信息可以帮到您!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冰球男队、女队先后组建,以年轻球员为主要班底,聘请外教,并且前往加拿大长期外训,希望“换一种活法”的中国冰球终于看到了希望。女队获得了冬奥会参赛权,并在小组中力克芬兰队,成为这4年来中国冰球为数不多的惊喜。男队世界排名已从2015年底的第72位上升到第32位,世界排名飙升了40位,进步幅度之大令所有人惊叹。
然而受制于“先天不足”和“孤岛”效应,中国冰球的发展依旧阻力重重。中国冰球协会主席车毅总结了目前中国冰球存在的问题:“后备人才少,冰球文化薄弱,专业运动队和体制不完善,教练员、裁判员储备少,冰球场地不足等”,这也是中国冰球当下面临的困局。在中国,做冰球运动员并不那么“划算”。
中国冰球协会在2016年进行的冰球运动员成才有价因素调查发现,有42.86%的家长反对孩子继续从事冰球运动,13.34%的教练员和4.45%的成年运动员反对孩子继续从事冰球运动,其中最主要的担忧依然是“成才率低、回报率不高,不如选择文化课”,也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在学完冰球和文化课之外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学业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职业和商业层面,中国冰球尚未得到足够大的资金投入,高水平的本土赛事仍属稀缺,加之国内冰场“孤岛”效应,冰球人口区域分布严重失衡,使得发展速度被人为压制。
中国冰球运动的开展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黑龙江。2015年,北京和东北三省共有冰场43个、冰球队52支、冰球教练员164名、冰球运动员2057名,均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从地域上看,在北京进行冰球运动的人数远多于东北地区,而与4年前的调查相比,从事冰球运动的人数增加了31%,几乎全部来自北京。这与北京申冬奥成功后大力发展冬季项目的氛围分不开,但这也说明了东北作为传统冬季项目大省的冰球发展不力。
对于中国冰球发展,车毅道出了心声:“协会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筹备申办女子冰球世锦赛的挑战组赛事,如果申办成功,将极大推动中国冰球的发展。”申办,依旧是推动中国冰球发展的外力,中国冰球还需要等待一场“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