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金的有什么?
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理论,认为世间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在五行中,有着相生相克的规律,并以此作为中医理论的源头之一。 那么,什么是生,什么是克呢?“生”即新生、生长、发育的意思;而“克”则具有消除、约束之意。五行相生,即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的一种运动和相生关系,如草木茂盛,须靠土壤滋养,此即木生火;气温升高,地热膨胀,推动金属铸物,此即火生土等等。 而五行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出土、金水相互制约的关系。《黄帝内经》中提及的“五志”,也就是肝气、心气、脾气、肺气、肾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实也就是五行相克原理的体现,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提到:“忧怒伤神,劳劳健忘,气耗脉虚,筋骨痿弱,发枯掉发”,这就是心火克制了肾水,心气虚所致;《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劳伤心”,这是脾土克制了肺金,脾虚气乏之证。《黄帝内经》中还提到“肝木疏脾土”“脾土制肝木”,这是木克土,也是中医里著名的“土壅木郁”证。
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体等结构存在着兴奋和抑制两个系统,分别由不同的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然而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用神经化学方式来体现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五羟色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ACh)、组胺和肽类等。因此可以说,五行学说不仅适用于古代中国,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代的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