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盈门结局如何?

索艳超索艳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由于古代社会的理念较为单调和死板,因而造成了许多人的心理走向极端,甚至是发生了一些无法挽回的惨剧,所以,对于古代社会的理念和观念,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必须要有清醒的思考和认识。

唐朝时期的德裕伯赵公,他的母亲生了重病,要去世了。当儿子们准备抬灵柩回家时,遭到了母亲的第一道禁令:不许嚎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自古就流传着这样的话:“死生,命也,祸福,天也。”认为人的死亡是理所当然的,人应该随遇而安,而不应该把悲伤表现出来。第二道禁令,不许归家,要留在郊外守墓三年。古人有“墓而不祭”的传统,大概因为人在死后魂魄归于鬼而不吉,不埋葬又不尊重遗体,所以干脆就留在了郊外。

三年之后,正当丧子们的悲痛稍有缓解之时,却又遭到了第三道禁令:不许祭祀。这是因为古代有“墓而不祭”的传统,即使是祭,也有“祭而不号”(不发泄悲愤之情),“敛坐尸而哭”(席地而坐,抱尸而哭)的传统。

这三道禁令,一是哀伤过度的表现,二是违背了人的正常情感,三是“厚葬久丧”之举。因为,当生者伤心欲绝时,死者又怎会安心呢?

人皆有伤心之时,痛苦、悲伤会激起人们哀伤的理由和情感,而快乐,则是哀伤的第一步。所以,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观念,一定要抛弃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代之以科学的、与人道主义的关怀。人死了,灰飞烟灭,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应该“入土为安”。

人死了之后,魂归于天,魄归于地,要离开这个尘世了,还留在这个人世有什么必要呢?当然,人死之后的“灰飞烟灭”并不是直接、简单地意味着彻底消亡,而是由于人的社会性在人与自然的过程、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所造成的虚无。人死后的消亡,不是生物的简单存在,而是社会的人的彻底消失。

从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到现代的法国哲学家萨特都肯定了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自杀。因为,对一个人来说,活到现在,已经无所牵挂,那么,结束自己的生命,便是一种没有遗憾的解脱。古代中国人认为,死了之后还有另一个世界,那里会有痛苦和欢乐。活着的人要思念死去的亲人,要举行一切仪式,让死去的灵魂得到超度,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

活着的人并不真的相信灵魂,所以,人为了活着的人不再悲伤、痛苦,就必须“入土为安”,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怀和善良。当然,我们也不能抹杀古人的那些虚幻的信念,因为那是先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对后世的人们有一定的意义。总之,人一定要顺应自然,才能健康、长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