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有什么?
三教九流
三教九流,出自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我也是三分天下无仲尼,笔尖儿撕碎古今人,好共歹,甚的是三教九流,那里问甚么先秦后秦。” 成语三教九流指旧时泛指宗教派别和学术流派。后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亦作九家,指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四平八稳
四平八稳,出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四平八稳,相貌轩昂,心中暗喜。” 成语四平八稳指平稳的四个侧面和八个平面。原指平滑的容器,后比喻做事情不细致,缺乏棱角,过于老实。现常用来形容说话、做事情时四平八稳,非常稳当,毫无波澜,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老好人的形象,过于圆滑,没有脾气。该词多用作贬义词。
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出自 《南史·梁纪下·简文帝》:“五光十色,照曜津途。” 成语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的种类繁多。五光十色一般作定语、补语,多用于光线、色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