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本价如何计算?
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疑问,是因为目前A股实行的是以“交易佣金+印花税”为收费标准的交易费用模式——这个标准下你买的股票多少手、多少钱以及什么时候买/卖都无关紧要了,最终的交割单都是按照每笔成交金额的1%来收取手续费(其中印花税单边收,券商交易佣金双边收); 所以如果你只买了100股某支股票然后过几天又卖了100股同样这支股票的话,你的交割单看起来就会是花了200块买卖了两笔各100股的股票,并且显示的“买入价”“卖出价"和“均价”都一样……而事实上,由于买卖都要交佣金且买入不缴印花税,所以每次实际支出费用应该是8元(这里按大部分券商默认的万3交易佣金的水平估计)而非200元的1%; 而如果同时你又花470块在当天最高点买了1万股同支股票的话,当天的“成交价”虽然还是“4.70”没变但却变成了“4.70*1000=4700"而不是“4.70*100=470";显然这样看下来才像是真的涨了6倍……但其实呢?如果你也是这么干的,那么这笔交易实际上共花费了4700元加上千分之一的印花税也就是47元而已,合计共517元!
其次,既然如此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关心“均价"到底是不是买入时的价格或者“成交价“是否真的等于当初买入的价格这样的问题? 当然是为了自己交的税到底合不合理啊各位…… 但很遗憾的是,从上面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来,不论你当时到底是按“4.70”每股买入的还是按“4.90”(或更高)每股买入的,最终交的税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你买入的那笔交易的均价是多少根本不重要(因为不论怎么算都逃不掉千分之一的交易费率),而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哪个节点进场购买的: 比如同样是4700块钱,如果在牛市顶峰时候购买的话税费就是47元,而在熊市谷底的时候却只需要缴纳区区的4.7元即可 ——这中间的差别可真是相当大的说…
总结来说,如果你在开户时已经跟自己的证券公司约定好了具体的交易费率和标准并严格遵守此交易规则进行操作的话,那么你的每一笔交易的具体盈亏情况就已经非常清楚了,无需再去操心那些无关痛痒的标准和指标;但如果你平时经常做短线,那最好还是在开户前多问几家券商对比一下各家的收费标准和优惠条件再做抉择以免白白多花冤枉钱……总之嘛,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