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属什么五行属性?
寅虎,地支的第五位。对应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出来的五个节气段,每一节气段为七十二刻度,故称“五阳时”或“五阴时”;每两个节气段为一个时辰,共有十个时辰。 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十二个地支,共十二个,周而复始循环起来。
每一个时段的阳气(太阳热量)都有所增加,阴气逐渐衰弱。自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温度也逐渐回升,阴阳平衡点不断向卯时移动。过了春分之后,白天和黑夜一样长,阴阳各半。到了夏至,阳极气盛,阴气衰退直至亡失,所以有“阳极生热”之说。从冬至到夏至,白昼逐日增长,温度逐渐上升,属于“阴消阳长”的过程。 那么,从冬至开始,白昼慢慢延长,温度慢慢升高,到惊蛰之时,阳气已相当旺盛了,这时万类生萌,草木皆芽。
古人将这个期间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五天为一阶段,谓之“六阳时”;每一天都分作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称为一阴时。如此循环往复。每个阶段的时间都是前阶段的翻倍,自少至多,自微至著。 其中立春开始,直到惊蛰的前十天时间,称之为“春三月”;春分前的九天称之为“仲春”;后十天称之为“暮春”。
而白露之前的三个阶段——秋分、寒露、霜降,被合为“秋三月中”;寒露之后的十天,包括霜降在内,被称为“秋八月”;立冬之前,也就是小雪和大雪这两个节气,是“冬三月中”;大雪后的十天,包括冬至元旦,成为“冬十二月”。 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指导农耕。古人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后发现,某段时间内气温升高,则植物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反之,则需水量小。也就是说,如果天气冷,则需要的水量少,相反,如果天气暖,则需要的水量就大。
同样,古人还发现,在某个时间段里,日照时长一旦减少,植物便开始枯黄;反过来,当日照时间增加时,花草树木则会恢复生机。由此,人们总结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结论。并据此制定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以及日常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