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天气预报准吗?

粟素心粟素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首先,15天的数值预报本身就有一定的误差,因为数值模式预测的本身精度及可依赖的程度与预报的时间尺度有关。对于10天以上的长期预报来说,大气环流的情况较为稳定,所以模式在模拟这种长时间尺度的情况时,其误差也比较小;然而对于15天的短期预报而言,大气环流的情况会随之发生变化,模式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模式的误差就会相对较大一些(当然这也是相对于长期预报而言)。简单来说就是15天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把握未来天气的趋势了,只能给出概率性的预报。

2、其次,现在气象部门的预报员并不是单一依靠数值预报来进行预报的,他们还会结合气候特征、近期天气形势以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报结果。所以即使数值预报给出了某种趋势,但若其他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与之相悖的话,那么最终得到的预报结果往往并不会如数值预报所显示的那样。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任何一种理论模型或者统计方法都可能会存在缺陷,所以不同的模式或者依据不同的标准评估同样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值预报的准确性。

3、最后,对于气温、湿度等基本气象要素的预报而言,数值预报的准确性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对于诸如暴雨、暴雪等复杂气象过程的预报来说,目前所有的计算方法仍远远落后于真实的大气演变过程,因此这类预报的准确率还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和改进。

澹台心欣澹台心欣优质答主

目前,公众可以通过中央气象台官方网站查到15天的天气预报,只不过15天的预报相对比较粗线条,只能提前给出一定的天气趋势,不可能像1-3天的预报一样精确。15天天气预报属于中期天气预报,中期数值预报模式发展相对比较晚,所以从准确性上来说不如短期天气预报那么好。

影响中期数值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是,初始场的预告偏差以及由于模式缺陷导致的模式漂移。通常,人们利用集合预报系统来监测模式的漂移大小,再基于初始场的预告偏差大小以及模式的漂移程度,合理地给出中期天气预报。

也就是说,中期预报(如15天天气预报、7-10天的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对公众用户而言,可以作为一个天气的参考,但不能作为生产生活决策的气象参考依据。而1-3天预报属于短时预报,其准确率相对高很多,用户在安排出行或者工作计划时,可以以此为依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