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奶藓是什么?
宝宝长了“奶癣”,其实是过敏性皮炎!和爸爸妈妈的遗传基因、过敏体质有很大关系 很多小宝宝在出生1个月左右时,脸上会出现一些红色斑点,并且会越来越痒,宝宝不停地抓挠,父母看见后非常心疼,这些红色的斑点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越抓越多、越抓越痒? 这些红色的斑点其实就是宝宝面部出现的轻度皮肤过敏反应,学名叫做“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它的出现与宝宝的皮脂分泌特点有关——宝宝皮脂腺发育尚未成熟,脸部油脂分泌量较大,而皮肤表面微生态的平衡容易被破坏,从而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
有研究发现[1],BB 型的乳糖不耐受和大班的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与特应性皮炎有关,这两种常见的婴幼儿过敏性性疾病都会导致宝宝体内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较弱,使得机体对蛋白质的免疫反应增强,继而引发皮肤发炎反应;也有研究认为[2],家族中是否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是引起特应性皮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疾病,则孩子患特应性皮炎的概率会增加。
有些药物也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宝宝的特应性皮炎症状,比如氨茶碱、阿托品等,对于需要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的宝宝来说,妈妈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特应性皮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爸爸妈妈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即可,避免用力搓洗皮肤以免加重炎症反应;而对于顽固性的湿疹,医生一般会建议宝宝口服抗组胺药来缓解瘙痒的症状,严重时还会用到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虽然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复杂,但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其具有遗传性。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身体对异种蛋白的免疫反应会逐渐减弱,大部分宝宝在3岁以后不会再发生特应性皮炎了,但也有部分宝宝会延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后。 因遗传因素而导致宝宝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并不仅限于特应性皮炎一种,还包括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尽早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