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字五行属什么?
读音 dú 部首 阝 笔画数 13 笔画名称 横、竖折/竖弯、竖、撇点、横、竖钩、横撇/横钩、捺、横、竖钩、撇、横、竖 五笔编码 NFKB 基本解释 1. 诵读:阅读。 2. 细阅。 3. 读书;学习:研读。 4. 指读书人:士读(指读书人)。 5. 用以表示尊敬:读圣谕。 6. 古又同“渎”,轻慢。
详细解释 〈动〉
1. 通“读”。诵读 [read;recite]
《春秋》谨严,讳讳直言。夫子作而字之,可读而不可训。——《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裴骃集解:“读谓诵习其言也。不曰‘读’者,与‘训’相对言,不当云诵习其义而已。”
汉书艺文志著录篇籍,皆云某家某篇,不云可传可读,则读训传明矣……今或曰可传可诵,或曰可读可诵,失之远矣!——清· 刘逢禄《公羊春秋何休注解考正后叙》 晋成帝时,王导辅政。有司奏欲御史中丞王涵检校公卿犯法事。导上疏论之曰:“查寻故典,惟是汉兴之初,光武皇帝令东观学者撰录先代史事,以成纪传及本朝行事。若斯之美,前代莫及。又建武六年诏书,命陈元、贾逵、杜林等各就所闻章疏奏闻,虽事涉异端,亦蒙采录。此则广开直言之路,垂美千秋。伏愿陛下追景光武之休烈,思康武帝之弘规,使臣得奉明命,参验古制,详访时宜,举直错枉。”诏可。——《宋史·选举三》
按,古人于注经之文常用“读曰”“读为”等词,所谓“读若某”者也;但往往并不改变本文的声韵。例如: 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氏,民之于谷。——《诗经·小雅·甫田》 笺:“赫赫,犹显显也。” 唐石经“师氏”作“师氏”——即改“师氏”为“師氏”。 按,“师氏”二字去声,“帅氏”二字入声,石经以入换去是古音正变化而非通假。
2. 读;读出 “唱”和“读”的意思相通,都有“念出来”的意思,所以它们在古代可以互相替换使用。 “唱”作为动词最初的意思是“朗诵”。后来才引申为一般的“歌唱”。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现代汉语中的“唱”已经不能代替古代文献里的那个“唱”了,它只能用于一般意义上的歌唱而不能用来指称古代的诗歌朗诵了。那么,当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文时遇到“唱”字究竟应该怎样译解呢? 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凡遇“唱”字,都应该翻译成“吟咏”,而不要随便用唱歌来替代。因为,尽管这两个动作都包含有发声的成分,但是唱歌毕竟还是一种比较随意的行为,它可以不受场合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固定的节奏,而“吟咏”却是一种很有讲究的艺术行为,它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要求。我们常说一个人能诗善歌就是指他既能写诗又能唱歌而不是说他既能吟咏也能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