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点什么菜好吃?
推荐十种应季蔬菜,它们富含营养、价格便宜,常吃还能防秋燥! 1.莲藕 “荷莲一身是宝”,藕就是其中之一。鲜藕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及钙、镁等微量元素。其性味甘凉,具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的功效,适宜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不过,生藕偏寒性,脾胃虚寒者一次不要吃太多;而熟藕性温,秋季天气干燥,正是吃藕好时节。 推荐食谱:蜜汁藕 2.栗子 “十月栗子赛人参”,栗子是秋冬季节最受欢迎的干果之一。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族)及铁、锌等矿物质,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等功效。 《本草纲目》还记载了栗子“治肾虚,腰脚无力”的好处,因此对于男性腰膝酸软、腿抽筋等有很好疗效。 推荐吃法:栗子焖鸡、花生栗子甜汤 3.山药 俗话说:“秋冬山药营养高”。立冬过后,气温逐渐走低,此时多吃山药有助于滋补身体。 山药为药食同源的补益中药材,含有多种多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常作补气之品,适合身体虚弱的人群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以及多酚化酶,如果生吃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山药必须煮熟后吃,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推荐吃法:山药排骨汤、核桃山药糕 4.萝卜 俗话说“秋天萝卜赛人参”,这个说法可不仅仅是因为价格实惠,主要是因为萝卜在秋冬季营养最丰富。
首先,萝卜中含有葡萄糖、蔗糖、钙、铁、磷等多种元素,其中钾的含量较高,有利于调节体液浓度,预防体内水分减少。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也比柑橘高出数倍,而维生素C可以有效抑制黑色素形成,达到美白功效。 萝卜中还含有大量的芥子油,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 推荐吃法:萝卜炖牛腩、醋泡萝卜干 5.菠菜 菠菜在冬季有着“青菜王”之称,这是因为菠菜的营养价值在蔬菜中处于领先位置。 冬季天气干燥,经常吃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的效果。 而且,菠菜中胡萝卜素含量比较高,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起到维护上皮细胞健康、防治夜盲症的作用。
虽然菠菜营养价值高,但是菠菜中含有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因此吃前用开水焯一下可去除大部分草酸。另外,由于菠菜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如果放置时间过久或高温环境,都会导致硝酸盐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因此最好一次性吃完。 推荐吃法:鸡蛋炒菠菜、虾仁拌菠菜 6.白菜 “百菜不如白菜”,说的就是白菜。除了味道鲜美外,白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认为,白菜“甘淡平,无毒,可消痰定喘,清热利炎,利水消肿,除烦解渴,发疮疹”。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白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对于护肤养颜、增强免疫功能、抵御感冒均有良好作用。 推荐吃法:肉沫豆腐烧白菜、虾皮小白菜 7.冬瓜 “秋冬进补,冬补得当,一年身体健康”,现在多吃点冬瓜,正合适不过了。 中医认为,冬瓜性味甘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咳、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瓜含有葫芦巴碱、丙醇二酸等物质,能够有效防止脂肪堆积,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 冬瓜中含有丙氨酸、谷氨酰胺以及精氨酸等10余种游离氨基酸,有增强免疫、抗病毒、抗衰老之功效。 需要提醒的是,冬瓜性寒,体质虚寒、肾阳虚者不宜多食。 推荐吃法:玉米冬瓜排骨汤、冬瓜银耳汤 8.丝瓜 俗话说“处暑送秋,寒露留根”,此时的丝瓜不仅营养含量高,而且口感也是最佳的。
丝瓜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钾元素含量很高,有利于维持肌肉功能和神经传导。 近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丝瓜新成分——多肽和果胶,这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延缓衰老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古代中医典籍中就有记载,丝瓜具有“清热利咽、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咽炎、扁桃体发炎、牙周炎等症。 推荐吃法:蒜蓉蒸丝瓜、腊肉烧丝瓜 9.辣椒 “朝食三片姜,不为医生忙”,这句话说明了生姜的药理作用。其实,辣椒同样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尤其是秋冬季养生,多吃点辣椒大有裨益。 中医角度讲,辣椒味辛、性热,具有散寒祛湿、健胃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胃凉疼痛、消化不良、风寒湿痹、痛经、关节痛等病症。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辣椒含有辣椒碱、胡椒脂碱、降龙胺、柠檬烯、水芹烯等物质,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杀菌、抗风湿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患有口腔炎、痔疮等疾病的人群不宜食用辣椒。 推荐吃法:青椒炒肉、糖醋红辣椒 10.芹菜 “常食芹菜,小心肝火”,这指的是过量食用芹菜容易损伤肝气,引起肝功能减退。但这并不意味着芹菜不能吃,只要适量,就不会损害肝脏。 事实上,芹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对于秋冬季习惯性便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芹菜中还含有维生素K、维生素P,这两种维生素都能够软化血管,并具有较好的消炎能力,是天然“血管清洁工”,对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有一定疗效。